愁怀难画也难诗,唯有流莺暗得知。

我亦无言莺不语,柳边相对立多时。

宋伯仁

这首诗咏愁,引流莺为惟一知己,构思新巧。

首言“愁怀”,见抒情主人心境。诗、画、音乐本是最常用的抒怀言志艺术方式,却用两个“难”字对画和诗加以限制,见愁之深重难遣。未提音乐则为下文留有余地。

次句引入歌喉流亮婉啭的流莺,“唯有流莺暗得知”,可见其“心有灵犀”,是惟一知己。“暗”字有力。流莺最擅歌喉,料她一定会用动人的歌声为抒情主人排遣愁怀,加以宽慰。也就是“难画也难诗”的时候,商略音乐的出现。

第三句出人意表。“我亦无言”并不奇怪,而“莺不语”则非同一般。流莺不仅不施展婉啭歌喉为知音解愁,连话也不说了。见愁怀之用音乐亦难遣。莺亦无法慰藉,人何以堪?

末云“柳边相对”是“我亦无言莺不语”的场面描写,“立多时”是画面场景的延伸。该有多少知心话儿向对方倾诉,却相对无言。是诗人在品味和消解愁的滋味,还是流莺在默默分担愁苦慰藉诗人?高适《别杨山人》诗云:“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这无言以对的流莺抑或是怕婉啭数声引发愁人更剧烈的痛苦,更多热泪?“得一知己足矣!”

美景衬托愁怀,诗中有画。“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斯之谓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