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作(四首)


珠亡忽震蛟龙睡,轩敝宁忘犬马情。

亲拾寒琼出幽草,四山风雨鬼神惊。

一坯自筑珠丘土,双匣犹传竺国经。

独有春风知此意,年年杜宇泣冬青。

昭陵玉匣走天涯,金粟堆前几暮鸦。

水到兰亭转呜咽,不知真帖落谁家?

珠凫玉雁又成埃,斑竹临江首重回。

犹忆年时寒食祭,天家一骑捧香来。

林景熙

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伽奉元帝命令,为了镇压汉族人民,发掘了南宋皇帝的陵墓。事后,林景熙、唐珏、谢翱等人,一同暗中将宋帝骸骨搜集、埋葬起来。高宗、孝宗的骸骨埋在兰亭(在今浙江绍兴西南),后来又找到理宗的骸骨,合埋在一起。这组诗共四首,就是为此而写。这组诗也有记载说是唐珏写的。陵墓被掘,群情震动。古代传说:深渊里住着骊龙,颔下有宝珠。人们要想获得宝珠,一定要等骊龙睡熟之后才能去摘取。这里用来影射诸陵被掘之事。珠亡,比喻殉葬珠宝被劫。龙睡,比喻宋帝死后长眠。蛟龙是复词偏义,这里偏指龙。轩,车。敝,坏。《礼记·檀弓》:“敝帷不弃,为埋狗也;敝盖不弃,为埋马也。”这种习俗说明了车的帷盖和犬马是有关连的。车子坏了,虽犬马也难以忘情,比喻国破家亡,臣民也不能不感到痛苦。寒琼,诸帝白骨的美称。琼,美玉。陵墓被掘之后,林等扮成乞丐,背着箩筐,带着竹夹,暗中贿赂那些掘墓的人,将高宗、孝宗的骸骨捡进箩中,装成两盒,偷偷地运走。人民对于敌人暴行所进行的斗争,连天地鬼神都为之感动。一坯(pī,音批),一堆。古代神话:舜埋葬在苍梧之野,有许多名叫凭霄的神鸟,嘴里含着青沙珠飞来,在葬处积成一个堆,称珠丘。这是将兰亭的宋帝新墓比成舜陵,林等比为神鸟。林等将宋帝的两盒骸骨葬在兰亭,种上冬青作为标识,并托言盒中装的是佛经。佛经来自天竺国(印度),所以称为竺国经。杜宇,即杜鹃鸟,相传是蜀国国王杜宇变的,故称杜宇。冬青,宋宫中多种这种树。这里以杜宇比宋帝,冬青指其兰亭新墓,想像先朝皇帝在九泉之下,也会为自己身后的不幸遭遇而哀伤。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353),王羲之与孙绰、谢安等四十一人在兰亭修禊赋诗,王羲之做了一篇《兰亭集序》,并亲自书写。他是书法大师,这份墨迹极为后世宝重。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欢王羲之的字,用计从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的弟子辩才手中得到了《兰亭集序》的真本。太宗死后,高宗遵照遗嘱,将这份真迹藏在一个玉匣里,放进了太宗的坟墓昭陵。可是后人将昭陵打开,却没有看到这真迹。这里是暗喻宋帝的骸骨在被掘暴露之后又迁走了。金粟堆,即金粟山,在今山西蒲城东北,唐玄宗墓泰陵所在地。这里是借金粟堆来指宋帝诸陵,形容其被掘后之残破荒凉。呜咽(yè,音夜),悲泣声,也可以用来形容水流声。帖,将字摹刻在石或木上,然后用纸拓下来,叫做帖。这里是借兰亭真帖的失踪,引起人们系念,比喻诸帝骸骨已被秘密改葬兰亭,但许多人还不知它们到底被抛散到什么地方去了,因此悲泣。相传秦始皇葬在骊山,墓室内以“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金银为凫雁。”见(《汉书·刘向传》)。这里以珠玉代金银,仍指墓中殉葬物。这是说诸陵被掘,殉物化为尘埃。斑竹,相传帝尧的女儿娥皇、女英嫁给帝舜为妃。舜死后,娥皇、女英痛哭,泪点洒在竹上,便成为斑竹。“重(zhòng,音仲)”,再。这里是借二妃哭舜的故事,来说明遗民对故国的深厚感情。诸帝骸骨虽已重行埋葬,但自己回思前事,仍感悲痛。年时,当年。天家,皇家。这里是说,还记得当年每逢寒食节,皇家都要派专使捧着香来扫墓,可是现在又如何呢?

在封建社会中,皇帝一般被认为是天然尊长,是国家民族的象征,皇帝的陵墓当然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侵略者为了打击广大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居然使用了发掘陵墓这种最残暴最下流无耻的行为。针对着这种行为,遗民们进行了英勇斗争,并发为诗歌,加以揭露,这当然也表现了作者们的忠君思想,但更其主要的,则是表现了他们的民族气节。

这一组诗,既隐约又分明地记载了遗民们这次反凌辱斗争,反映了人民对这一事件的悲痛和愤怒。正如谢翱在《冬青树引别玉潜》诗中所云:“恒星画霣夜不见,七度山南与鬼战。愿君此心无所移,此树终有开花时。”对于故国兴复的希望和信心,乃是这一义举和这些诗作的思想基础。

在诗歌创作中,若作者不想全然公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就往往以各种艺术手段将其在一定程度上和范围内掩饰起来,不论在诗的题目或字句上,都是如此。这种掩饰的动机,有出于男女私情的,也有出于政治纠纷的。但若是出于被压迫者对压迫者的反抗和揭露,为了保存自己以便继续战斗,这种拖饰也就更加隐秘。像林景熙这四首和另外一些宋遗民诗就是这种用奴隶的语言写成的作品,同时也是被压迫者反抗和推翻压迫者进军时的号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