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村谣


凄风羊角转,旷野尘埃腥。膏血夜为火,望际光青荧。

颓垣俯积灰,破屋仰见星。蓬蒿塞前路,瓦砾堆中庭。

杀戮余稚老,疲羸行欲倾。问汝居何村?何以供朝昏?

气息仅相属,致词难遽言。往时百余家,今日数人存。

顷筐长馋随日出,树木有皮草有根。舂磨沃饥火,水土仍君恩。但恨诛求尽地底,官吏有时还到门。

杨弘道

杨弘道,一生历金、宋、元三朝。曾避乱襄阳,不久北迁河南济源,是元初北方著名诗人。《空村谣》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蒙古军灭金,又在宋祥兴元年(1279)灭宋。四十五年间,兵戎未歇,造成了广大农村破敝、尸骸撑柱的悲惨局面。

诗就从一个惨遭屠戮、洗劫的村庄着笔。“羊角”,是一种旋风,它刮起旷野带着血腥味的灰尘。晚上,尸体的膏血化为磷火,远望一片青荧。笔触由远及近。村子里垣颓屋破,瓦砾堆庭,蓬蒿塞路。空村里只有一些衰弱得连路也走不稳的老稚羸弱之人。诗人以目击者的身份直接与他们问答,使诗更令人信服。他们断断续续地倾诉:从前这里是一个百余户的大村,而现在只剩下几个人。为了活命,他们拿着斜口的筐子,长把的掘土工具,挖草根,刮树皮,把它们舂磨成粉末,用来浇灭饥火。树、草都生长于土地,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使食树皮、草根,也还是君王的恩惠。所以官吏还时不时要来打门,向他们敲诈勒索。

这首诗继承了乐府的优良传统,反映时事,语言质朴,形式自由,还用了问答的体式,真实、亲切。

唐代诗人元结有《舂陵行》,反映了“道州四万余户,经贼以来,不满四千,大率不胜赋税”的现实。其中“朝餐是草根,暮食是木皮。出言气欲绝,意速步行迟”应为此诗所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