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风吹林乌鹊出,猛虎欲出人先知。
目光瞳瞳当路坐,将军一见弧矢堕。
几家插棘高作门,未到日没收猪豚,
猛虎虽猛犹可喜,横行只在深山里。
高启
高启这首《猛虎行》可与《礼记》中“苛政猛于虎”互为注脚。是诗歌版的“苛政猛于虎”。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前四句为一个层次,塑造了一个目光如电,横行在深山的猛虎形象。当它出来时,山林中有阴风乍起,乌鹊啼叫着纷纷从林中飞出来。《易·乾》中有“云从龙,风从虎”的说法,意思是虎过必然会有风。说明虎躯体庞大且速度很快。碰见它,就连指挥过千军万马、杀人如麻的将军也不免内心恐惧,手中的弓箭也失手掉在了地上。
后四句为第二个层次,转入描写百姓对猛虎的惧怕上来。有多少生命葬身虎口,所以,住在附近的百姓都将自家院子周围的篱笆弄得高高的,太阳还未落山就把家畜家禽赶回圈里。最后一句,突然一个一百八十度转弯,老百姓觉得这还算是一个让他们感到高兴的事,猛虎虽猛,毕竟主要是出没、横行在深山老林之中。言外之意是:在他们的生活中有让他们感到比猛虎更可怕的东西。
最后一句写得含蓄,作者没有点明,但读者已经体味出苛政猛于虎之意。是啊,从孔子时代到高启的时代,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朝代在不断更替,多少个显赫的帝国先后崛起,百姓却始终处在水深火热当中,他们为了统治者的文治武功而牺牲生命,受尽苦难,而他们的命运却没有丝毫改变,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潼关怀古》)
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高启诗的评价是相当高的,“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这首诗古朴、雄浑,未用一典,一气呵成。并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末句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令人回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