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张弼
这是作者在镇江金山的题作。全诗的大意是:扬子江头我几度寻问渡口,江上风波依旧而客愁却不断更新。往西飞的太阳比我还忙,南去的青山冷冷嘲笑忙碌的渡江人。孤枕独眠不堪乡国梦,敝旧的衣裘上还带着帝京的风尘。昔日的朋友都已零落星散,面对沙鸥吟诗多么凄怆伤神。
反映羁旅行役之愁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常见主题。他乡作客的陌生孤单、旅途奔波的辛苦劳顿很容易触动诗人敏感的情怀。如果将这种羁旅之愁,上升为对人生孤独感的体验,诗的意境就更加阔大,更带有普遍意义。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样一种体验。扬子江头几度问津,南来北往奔波劳碌,连青山对自己都熟悉了,都不禁要冷笑起来。将青山人格化,是诗人一种冷峻的自我嘲讽,这是一种失落、空寂、无所依凭时产生的自我嘲讽。颈联更可看出诗人这种无所依凭的精神状态,尽管衣裘上还带着帝京的灰尘,尽管为公务劳碌奔波,但乡国之思仍然频频入梦,诗人内心的孤独、失落更深一层。最后,诗人想到曾在一起浅斟低唱、谈古论今的朋友们,如今也都在为生存而奔走,无法携手欢会了。“吟对沙鸥”可能是实景实写,也可能是虚景虚写,沙鸥是超然世外、忘机自乐的象征,诗人面对沙鸥,联系自己身心不得自由的奔走、劳苦,当然要凄怆神伤了。
此诗构思精巧,语意新颖,特别是颔联“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前一句用不合常理的推断,反映了羁愁的深刻;后一句从青山的博大凝重,反衬出为生存或为发达而离乡背井、别妻离子是多么渺小。这两句必然会引起同是天涯羁宦者的共鸣,他们不仅从中体会到诗人的愁苦,而且会从中去寻觅自己的感怀。难怪此联当时即被评为名句而广为流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