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冬夜


坐啸南楼夜,孤灯客思长。

人吹五更笛,月照万家霜。

归计身多病,生涯鬓易苍。

征鸿向何许?春意遍湖湘。

谢榛

大梁,古城名,曾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在今河南开封西北。作者远离故乡,客寓大梁,住过相当一段时间,写过不少诗,如《渡黄河》、《大梁怀古》以及本诗都是名篇。冬夜本已清寒,深夜不眠,孤灯独对,入耳入目的是一派凄凉孤寂的景象,不禁引起身世之感和乡关之思。开首用“坐啸”二字导入,就使人感到感情苦闷的表现有力度。啸,是撮口吹吐出悠长而清越的声音,晋朝不满现实的“竹林”人物就喜欢用这动作发泄愤懑。夜深南楼“坐啸”者,自然是一个孤寂的灵魂。第二句“孤灯客思长”是对第一句的补充交代。惟其因为“客思长”,才有深夜的啸声长。次联写所见所闻。闻者是“人吹五更笛”,不是被别人的笛声吵醒,而是整夜没睡;见者是“月照万家霜”,明月如霜,在其他季节可能是清景无限,而在这孤凄的冬夜,不禁使人寒颤。三联是由上述景联引出的情联:上句是归乡之思,下句是身世之感。情由景生,景因情的投射而更具光彩,两联相得益彰,构出诗绵深悠远的境界。尾联再加开拓,用鸿雁南征的意象,寄寓自己的情怀,给读者提供想像的无限空间。作者不止一次写到鸿雁。“可怜南去雁,不为倚楼人”,是用秋闺思妇的口气埋怨大雁不为自己传来书信。“遥想故园挥涕泪,况闻寒雁下江湖”。这是秋日怀弟时看大雁南下兴起乡愁,想到雁能飞临江南水乡,而自己不能归去,不觉涕泪沾衣。这诗里写雁用了设问句,末句是非答之答,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可以参照《秋日怀弟》诗理解,是写乡关之思;也可以认为诗人在寒寂中,憧憬一个温暖的生活环境,反衬出自己在大梁并不得意。“归计身多病,生涯鬓易苍。”后一句就露出了这一点。因“身多病”而“归计”难成,当然羡慕南征的雁了。本诗的感情体验和表达,和金銮的《除夕》相似相通,可以参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