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使君


昔日汉使君,化虎方食民。

今日使君者,冠裳而吃人。

昔日虎使君,呼之即惭止。

今日虎使君,呼之动牙齿。

昔日虎伏草,今日虎坐衙。

大则吞人畜,小不遣鱼虾。

张含

张含,字俞光,是杨慎的密友。这首诗是张含有名的作品,它以犀利的笔锋,对侵民害民的贪官污吏展开猛烈的批判,一针见血,痛快淋漓。

全诗三小节,从题目便可得知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贪官污吏比成“虎”。当然,这并不是张含的原创,早在先秦时期便有了类似的说法。孔子过泰山侧,见妇人为避苛政而不避猛虎,不由得感叹“苛政猛于虎”,孟子在《梁惠王上》提道:“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这些无不表现了百姓对贪官污吏的愤恨。

张含此诗的独特处,在于使用了对比的写法。第一节中“汉使君”来自汉代传说。据说汉宣城郡守叫封邵的,一天忽然变成老虎,吃了那里的百姓。当地民谣说:“无作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张含此诗更进一步,直指当朝贪官实乃衣冠禽兽,批判何其猛烈!

第二节同样通过对比,说明今之贪官更甚于昔之贪官。昔之贪官尚存一丝人心,“呼之”尚知惭止;今之贪官则浑无羞恶之心,呼之反欲搏杀人,其凶残何止百倍于昔!

第三节,写昔之贪官尚知隐伏而行,今之贪官却公然高坐衙中,“食量”更是惊人,搜刮百姓,真到了敲骨吸髓、巨细无遗的地步。有害如此,大明江山焉能永固?

张含生活的年代,正是皇帝昏庸荒淫、奸臣当道的时候,他能以如此大胆辛辣的语言痛快淋漓地大骂贪官,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据《古今风谣》记载,有人曾说此诗“太激”,张含答“我性然也”,可见诗如其人,张含在生活中也必是个嫉恶如仇的血性汉子,连杨慎都开玩笑说“公诗无嬉笑,但有怒骂耳”。但从这首诗来看,张含又绝不是那种冲动暴戾的蛮夫,在诗中不仅表露出了对贪官污吏的愤恨,也有对百姓的同情,这是一首难得的讽刺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