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
中国古代的文人画与宫廷画、民间画不同,内容上,文人画承继“文以载道”、“兴、观、群、怨”的传统,无论取什么题材,总是反映较为深刻的严肃性、社会性主题。与宫廷画和民间画内容以消遣、娱乐为主大相径庭。不过,由于封建统治的高压政策,这些主题的表现多采用“隐语”方式;形式上,文人画到明清两代,进入水墨写意阶段。这一画种,可视为“精英文化”的一部分,对它进行创作与欣赏,非一般的普通百姓所能为,而颇含有文人士大夫“孤芳自赏”的意味。徐渭作为一代大家,其作品上述特征(尤其是第一个特征)非常突出,且对同调者以青眼目之。
《题墨葡萄》,以葡萄入画,看似一般的花鸟类题材,但这首诗却对此画的“隐语性”内容作了破译。徐渭作此画时,已近暮年,但因性情桀骜,不随流俗,不为世所容,故一直落魄潦倒。既不能成就功业,只能困于书斋,向隅而啸,以抒胸中愤懑。未能飞黄腾达,并非自己无才无德。实际上他颇为自负,只是时无慧眼来发掘提挈,不得已明珠暗置,自然无法显露自身价值。画中的墨葡萄实际是一种象征,是自我形象的化身。
仿古山水图册 明 16~17世纪 董其昌 纸本墨笔淡设色 北京市故官博物院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