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夜不成寐,起步中庭中。
残月忽堕水,明河犹在空。
篱根滴清露,树梢生微风。
坐爱新凉好,先秋有候虫。
沈木
这首五律,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诗人暑夜纳凉的生活感受。首联记事,交代时间(“暑夜”)、地点(“中庭”)和事因(“不成寐”),开门见山地点题。以下则层层铺叙见闻感慨。颔联写空间景象:残月入水,星河当空。暗示更深夜阑。一个“忽”字,既增添了残月下坠的力度,又活画出了诗人由困倦到清醒的精神状态。一个“犹”字,既显示了暑夜的漫长,又增添了夜观天象的兴味。用得精彩、神妙!颈联捕捉庭中新凉,上自树梢,下至篱根,一一搜寻,发现了微风、清露,写出了舒心感受。“滴”、“生”两个动词,用得十分自然贴切,使人如见其状,如临其境。尾联用“候虫”的鸣唱为静景平添一种情趣,使人更“爱新凉”,更为诗人夜起纳凉叫“好”。《明诗别裁》云:“‘残月忽堕水’二语,是夜起;‘鸡声茅店月’二语,是晓行,各入神妙。”将此诗颔联与唐朝著名诗人温庭筠《商山早行》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媲美,确有见地。但必须指出的是,本诗的成功,不仅在于写出了能振起全篇的颔联,更值得称道的是,十分传神地描绘了“夜起”给诗人身心所带来的舒畅。这是不容忽视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