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耕牧地,我记亦依稀。
故国人民改,新丰鸡犬非。
探视先问姓,遇故久牵衣。
二十年前事,茫如丁今归。
张岱
张岱,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出生于官宦之家,高祖、曾祖都做过高官。他前半生过着优游闲适的生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便避居于浙江山中,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却笔耕不辍,成为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其诗多作于明亡之后,饱含黍离之悲、故国之思,“于今昔之变,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张宗子诗序》)。《富阳》正是这样一篇作品。
富阳,在杭州西南富春江左岸。张岱在诗题下自注云:“曾有薄田,寓居富阳日久。”多年以后,再返旧土,让他感慨万千。
诗首联点题。回到久别的富阳,这里的田野林地、花树草木还能隐隐记起。诗人特别以“耕牧地”来概括记忆中的富阳,很容易让人想到这里曾有的农耕放牧生活,曾有的和平安宁岁月。在这充满情感的回忆中流露出感伤与惋惜,因为对过去的深情回想往往意味着对现实的不满。果然,颔联就展现了富阳的物是人非、盛衰变化。“新丰”,故城在陕西临潼县东北,原本是秦骊邑,汉高祖因其父思乡,故按丰县街里格式改建,并迁来一些丰县百姓,故名新丰。诗人以“新丰”代指故里,又借此表露出自己怀旧之情。这一联是全诗的重心,感旧伤今中寄托了国破家亡的悲痛。
颈联描绘了一幅充满浓郁人情的永恒画卷。真是“少小离家老大回”,鬓发斑白,容颜变易,故人相遇不敢认,小心询问证实后又久久不忍告别离去。诗人把久别重逢的惊喜、激动、依恋、不舍等复杂情绪都蕴含于“久牵衣”的动作之中,笔法简练,以少胜多。
尾联以感慨作结。“丁令”,也作“丁令威”,“令威”,传说是汉辽东人,在灵虚山学道成仙,后化鹤归来,有少年欲射之,鹤飞鸣作人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旧题陶潜《搜神后记》),诗人用此典故说明自己离开富阳仅仅二十年,但社稷巨变,人事全非,而今归来似有丁令威去家千年般茫然。人世变迁何其迅疾,故国已不堪回首。
这首诗真率浑朴,不事雕琢饰,音调悲凉,感情深沉,盛衰之感、故国之念贯穿终始。百载以降,仍能动人肺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