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樽憺然夕,林卧遂忘还。
山鬼或同梦,世人无此闲。
遥岑导钟路,素月紊霜颜。
此际闻潮响,谁能静掩关。
阮大铖
焦山,在江苏镇江城东北长江中,因东汉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满山苍松翠竹,四周江水回抱幽迥绝尘。双峰庵,在焦山。山东北有二小山,相对雄峙,名松寥山和夷山,双峰庵取义于此。琴樽,琴和酒樽。儋(dàn,音旦),安然,澹泊。
双峰庵面临长江,境界幽静,夜宿更显得清冷。这诗写夜宿,从向晚时琴酒闲适引入,次句落实到夜宿不归。“山鬼”二句,形容孤独到只有山鬼或可同入梦寐,凄异的心情与闲放结合,诗人落落寡群的襟怀可以想见。五、六两句,一写声,一写色。“导”与“紊”二字,炼字精到。焦山多僧寺,如定慧寺等,与双峰庵相隔尚远,钟声传来,令诗人神往,钟声经过之路,称为“钟路”,也是作者生造之语。月色洁白,霜色也同样洁白,素月照在霜上,两者的颜色搞乱而不易辨别,“霜颜”也是生造之语。结语“此际”承上句的月色来,点明题目的月下闻潮。潮声是澎湃冲击者,打破了诗人上面所写的闲静之境,禁不住心动起来要开门去观潮了。静中之动,写得酣足。这首五律,比较近于钟、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