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府来


客述制府始末甚详,因成乐府四解。志往事,儆后来也。

制府来,势炎赫。上者罪监司,下者罪二千石。属吏驱使如牛羊,千里辇重来奔忙,鞠跽上寿登公堂。制府赐颜色,属吏贴席眠。破得百家产,博得制府欢。制府之乐千万年。(一解)扬旌旗,麾三军,制府航海清海氛。声名所到,步步生风云。居者阖户,行者侧足。但称制府来,小儿不敢哭。军中队队唱凯还,内实百货装楼船。文武郊迎,次且不得近前。制府之乐千万年。(二解)制府第,神仙宅。夜光锦,披墙壁。明月珠,饰履舄。猫儿睛、鸦鹘石,儿童戏弄当路掷。平头奴子珊瑚鞭,妖姬日夕舞绮筵。赏赐百万黄金钱,天长地久雨露偏。制府之乐千万年。(三解)太阳照,冰山倾。黄纸收制府,片刻不得暂停。轺车一辆,千里无人送迎。妇女戟手詈,童稚呼其名。爰书定在旦夕,求为厮养,厮养不可得。盘水加剑请室间,从前荣盛如云烟。制府之乐千万年。(四解)

沈德潜

“制府”是清代对总督的美称,又叫“制台”。诗前“小序”,说其内容乃详记制府居官时的“始末”;按乐府诗的体式分为四解(段)来写。其目的是为了“志(记)往事,儆(警戒)后来”。这“制府”是谁,诗中略去其名,可见是泛指此类残害百姓的贪官污吏,使诗更具有典型意义。比如康熙四十八年(1709)的噶札,任两江总督首尾四年,终因恶贯满盈,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因谋杀亲母案诏令自刭,落得个可耻下场,与诗中所写内容相似,就是最好的例证。

全诗分四解。

第一解,写制府的到来,作威作福,地方官员送礼拜谒,弄得百姓家破人亡。“上者罪监司”,指制府上可以罪责府州县等高级官员;“下者罪二千石”,指下可以罪责俸禄仅两千石的知府。可见其熏天的势焰至极。于是,下属地方官吏们如牛羊般被驱使,不远千里运送金银财宝“鞠躬跪拜”送礼上堂。制府给一点好脸色看,他们才能“贴席眠”(指放心)。“制府之乐千万年”,全是层层敲诈所得来。“破得百家产”一句,揭示出制府一人受益,却害得百姓倾家荡产。

第二解,写制府名义上出兵平定海盗,实则搜刮抢劫,而官吏们还得在郊外重礼迎接制府的凯旋归来,闹得百姓鸡犬不宁。“声名所到,步步生风云”,比喻声势浩大。“居者阖(闭)户,行者侧足(因害怕不敢正立)”,“小儿不敢哭”,可见制府直如虎狼,百姓不得安宁。“文武郊迎,次且(即趑趄,举足不前)不得近前”,可见官吏们的奴颜婢膝。末句重复“制府之乐千万年”,其乐全建立在人民的痛苦之上。

第三解,写制府生活的豪奢。住的是“神仙宅”,墙上挂的是夜间闪光的织绵,鞋(舄)上装饰的是明月珠,家中儿童在路上扔着玩的是“猫儿睛、鸦鹘石”等宝石,家奴们手拿的是珊瑚装饰的马鞭,漂亮的歌女日夜在丰盛的宴会上歌舞。面对制府这样的穷奢极欲,皇上还给他“赏赐百万黄金钱”,让“天长地久的雨露(恩惠)”偏偏降临在他一人身上。诗人矛头所指,直刺皇上。“制府之乐千万年”,百姓却被搜刮得仰天长叹!

第四解,写制府因作恶太多,贪婪奢侈至极,终于被皇上治罪赐死的惨状。“太阳照,冰山倾”两句起兴,总括制府的可悲下场。“黄纸(皇帝的诏书)收制府,片刻不得暂停”,说明来势迅猛。可见制府为非作歹太过分,皇上也不能庇护,只好下令收捕。制府倒台回京,“轺车(一马所驾轻车)一辆,千里无人迎送”,可见昔日官吏的迎送早已不见踪影;“妇女戟手詈(用手指着怒骂),童稚呼其名(与前言‘小儿不敢哭’对照)”,可见妇孺皆恨;“爰书(定罪的判决书)定在旦夕,求为厮养(奴隶),厮养不可得”,可见要求为奴以保全性命而不可得。结果,“盘水加剑请室间,从前荣盛如云烟”。古代皇帝治罪臣死,赐剑置于盘水之上,盘水象征执法公平,加剑表示令其自刭。请室,请罪之室,即牢狱。物极必反,制府一朝的享乐腐化,只不过过眼烟云罢了。最后一句“制府之乐千万年”,是诗人,也是受苦的百姓送给他的绝妙的讽刺。

全诗以纪实为主,铺陈其事,揭露制府无法无天,终于恶贯满盈,落得个可耻的下场。前三解与最后一解,用对比手法,鲜明地再现了制府从天堂跌落到地狱的可悲下场,正表现了诗人“志往事,儆后来”的写作目的。每解之末均用“制府之乐千万年”作小结,不易一字,往复叠咏,既有使诗意前后连贯和次第发展的作用,更使结构井然有序,足见其章法之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