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楼


涛声寒泊一城孤,万瓦霜中听雁呼。曾是绿杨千树好,

只今明月一分无。穷商日夜荒歌舞,乐岁东南困转输。

道谊既轻功利重,临风还忆董江都。

陈沆

此诗为伤时感世之作,以当时在扬州所见,揭露了嘉庆、道光年间在清朝封建统治下的黑暗、腐朽的社会面貌。首两句写在阴冷气氛中的扬州城,寒涛声与万瓦霜,声与色融成一片。“雁”是“鸿”,“雁呼”是哀鸿的叫声,比拟流民的呼喊。作者在“听”的过程中,激起了沉思。这就为三、四两句作了先导。“曾是”句谓昔时的扬州景色妍美,“只今”句说今日的扬州已大不如前,过去三分明月有其二,如今一分也无,见得扬州已经破蔽。前句正面用王士禛词意,下句反用徐凝诗意,更深入了一层。运用古语作今昔对比,重心在下一句的“今”。由四句的形象描写,具体到五、六两句的现实内涵。嘉、道年间,扬州盐商已是外强中干,但仍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这是一面;对照着的,虽在丰收年头,商人也有为政府输供物资的负担,老百姓更是为劳役而疲于奔命,这是又一面。结语以议论为抒情,反用董仲舒语,责扬州商贾只重功利,不顾道义的卑劣品质,因而怀念汉代儒者董仲舒。也就是指出道德教养的重要。扬州是当时财富的集中地,国内外商业的重心,揭露扬州社会的腐朽,也即是全面揭露了中国社会的腐朽,具有典型意义。吴嵩梁评曰:“五、六句纪实语,非忧时者不能道出。”魏源评曰:“末二句真杜。”龚自珍评曰:“裂笛之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