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有感(八首选一)


披发何人诉上苍,孤舟百战久低昂。

前军力尽宵泅水,幕府谋深坐裹粮。

握节魂归云冉冉,扬灰风疾海茫茫。

神光金甲分明见,噀血衔须下大荒。

鲁一同

重有感,晚唐李训、郑注谋诛宦官,事泄被杀,李商隐曾作《有感》两首,不久又作《重有感》一首。这里作者借用李商隐诗题,有学其诗风之意。诗写于道光二十一年辛丑(1841),共八首,有感于鸦片战争而作。这一首为凭吊关天培而作。

这首为在虎门阵亡的清军爱国将领关天培造像的作品,沉郁苍凉,英气恍惚,笼罩着浓郁的浪漫主义的色彩,蕴含了诗人爱国主义的激情。“孤舟”句,鸦片战争期间,水师提督关天培镇守虎门炮台。道光二十一年(1841)二月二十五日,英国侵略军集结主力,进攻横档和虎门两炮台,关天培率领四百多名官兵奋勇抵抗,一面向两广总督琦善求援,但琦善拒不发兵,关天培孤军奋战,弹尽援绝,四百余人全部壮烈牺牲。天培也以身殉国。这句即写关天培孤军作战的情况。上苍,上天。低昂,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天地为之久低昂。”幕府:指琦善。裹粮,指按兵不动。《左传》:“裹粮坐甲。”

前四句写实,摄取了关天培以身殉国时的感人镜头,生动地再现了关天培和他的战士们孤军奋战时的悲壮场面,并以琦善的“谋深坐裹粮”作对照,突出了关天培的英雄形象,也表达了诗人对投降派官吏的切齿之恨。

后四句是虚写,借助丰富的想像,在彩云冉冉、海天茫茫的壮阔背景上,塑造了关天培的英魂头罩神光、身披金甲、衔须喷血、直下大荒的形象,饱含了诗人的崇仰之情,也对投降派坐视不救寄托了深沉的愤慨。节:符节。古代授予将帅,作为权力的标志。冉冉:缓慢貌。“神光”句,写想像中关天培披金甲,罩神光的形象。《山房随笔》载张世杰抗元之战,“覆舟而薨。翌早获尸,棺殓焚化。……忽云中见金甲神人,且云今天亡我,关系不轻,后身当出恢复矣。故陆枢密君实(秀夫)挽之,有云:‘曾闻海上铁牛胆,犹见云中金甲神。’盖纪实也。”这里用张世杰典,赞颂关天培,十分贴切。噀(xùn)血,喷血。《后汉书·温序传》:“序为隗嚣别将荀宇所拘劫,大怒,叱宇等。宇曰:‘此义士死节,可赐此剑。’序受剑,衔须于口曰:‘为贼所迫杀,无令须污血。’遂伏剑而死。”这里用此典,写关天培以身殉国时的英雄形象,亦极为切合。大荒:荒远的地方。

诗中运用典故,自然贴切,使诗的内涵丰满,意境深邃,表达的感情更为含蓄隽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