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甲辰五月二十日绝笔

甲辰五月二十日绝笔


六十年中事,凄凉到盖棺。

不将两行泪,轻为汝曹弹。

翁同龢

翁同龢(1830-1904),字声甫,号叔平,晚号瓶庐、松禅,江苏常熟人。他自咸丰六年(1856)高中状元后,历任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先后为同治、光绪两帝之师,在朝达四十余年,是晚清政坛的重要人物。在当时政坛的帝党与后党之争的过程中,翁同龢是忠于光绪帝的帝党重臣,光绪皇帝对他也“眷倚极重”。在维新运动中,他一面向光绪帝推荐康、梁二人有“经世之才,救国之方”,一面常将有关外国的知识和西法的优点向光绪帝介绍,推动光绪帝下决心变法。随着维新运动的推进和失败,他被排挤出宫,并开缺回籍,嗣后又被“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此后,他一直过着“凄凉”的晚年生活,并最终抑郁以终。

芦雁图轴 清 18世纪 边寿民纸本设色 上海市博物院藏

此诗一题《疾亟口占》,“凄凉”一作“伤心”,是作者于光绪三十年甲辰五月二十日(公元1904年7月4日)临终前向身旁亲属口占之作。作者于当日夜分即去世,故此诗为作者的绝笔。

诗的前两句,“六十年中事,凄凉到盖棺”,是作者对自己一生行事的简要回顾。六十年,从作者1850年试贡士第一并进入仕途起,至1904年,其间共五十五年,言“六十年”,是取其成数。翁同解的一生中,虽历官台阁,位极人臣,但由于晚清政治的黑暗特别是卷入后党、帝党之争,使得一生并不得意。罢官以后,不但自己生活困窘,行动不自由,而且还受到维新运动失败、六君子死难、光绪帝被囚瀛台等事件的打击,所以说很是“凄凉”。“盖棺”即入殓,中国素来有“盖棺定论”的说法,但翁同龢却明知自己即使“盖棺”,也不能“定论”,所以说是“凄凉到盖棺”。果然,直至1909年,才名义上由宣统帝下诏恢复翁的原官,追谥“文恭”。诗的三、四两句:“不将两行泪,轻为汝曹弹”,表明了作者对自己一生的无怨无悔,也表明了作者对时局的失望之情。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恐作者此时亦已无“泪”可“弹”矣!

这首诗,前两句概述平生,后两句倾吐衷肠,可谓言近旨远,言浅意深,体现出一种深沉含蓄的艺术风格。陈衍《近代诗抄·石遗室诗话》谓,“瓶庐相国诗清隽无俗韵,获遣归里,闭门思过,所作不但怨而不怒,即怨亦希,惟其音自悲耳”,此诗庶几近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