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凉州


云与雪山连,不知山向背。

残日在寒沙,婉娈得月态。

群羊去如水,远色倏明昧。

此景夙未历,垂老临绝塞。

地远古愁多,草枯残垒在。

天山一线脉,盘旋走关内。

流泉满驰道,千里有灌溉。

巍然古重镇,四郊如拥戴。

风吹大月来,南山忽沉晦。

莽莽天无垠,静与长城对。

俞明震

凉州,清府名,治所在今甘肃省武威县。婉娈,年少美好貌。这里形容月光。倏明昧,忽明忽昧。

此诗为作者在宣统三年(1911)赴甘肃提学使任,九、十月间作于凉州。作者度陇诗篇,为《觚庵诗存》中最精彩最突出的部分,此篇可以作为代表。以如椽大笔,描绘了“垂老临绝塞”所见的塞外风光,盘郁苍凉,开拓了前人笔下所罕见的境界。作者早期,浮沉京师,后官江南,官台湾,官江西,所作未臻成熟。辛亥度陇之行,是一大的转折点,《阌乡宿黄河堤岸》所谓“遭时苦踯躅,十年江海滨,沉忧斗靡丽,厌作东南人,此行入苍莽,翻觉眼底新”者就是。这首《宿凉州》,从黄昏前写到黄昏后,以“山”和“月”前后对写,前幅写山与云浑茫一片,向背难分,月尚未出,而是沙中落日,像月色一样美好,天色尚未昏黑,远景还可于忽明忽暗间看到,中间插一句“群羊去如水”那种画所不到的动景,可谓神来之笔,唐人边塞诗所未道。“此景夙未历”以下,接入即景抒怀的中幅。突出天山山脉的雄伟气魄,流泉灌溉的经济效益,归结到凉州重镇,“四郊如拥戴”的重要形势,扣住题目。“巍然”十字,骨重神寒,力透纸背。末幅四句再写山与月。山是南面的山,与前幅向背不明的山相对;月是天上吹来的实在的月,与前幅残日得月态虚拟的月相对;时已沉晦,与前幅忽明忽暗的远色相对。最后落到“莽莽天无垠”,与起句“云与雪山连”相照应。静对长城,有作者身影在内,落到题目的“宿”,宿未必入睡,看来作者对着长城,心情是久久不能平定的,“静”不过是形容四围气氛的死寂。诗作可谓结构严密,风格雄伟。

华峰三祝图轴 清 18世纪 郑燮 纸本墨本 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院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