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病四首 (选二)


素领应随秋气深,却缘消渴罢弹琴。

美人一赋堪千古,何用子虚与上林。

屯贱谁怜虞仲翔,那堪多病卧匡床。

黄金市骏年来贵,换骨都无海上方。

吴敬梓移居南京以后,结交了一些新朋友,他成了秦淮河边文士中的一个领袖式的人物,结社唱酬,诗酒会友,度过了一段很欢乐的日子。然而贫穷疾病很快就将他压垮了。这组《秋病四首》便是作于这一背景下。诗中“寒蝉声断夕阳斜”、“素领应随秋气深”及“当风怕看来宾雁”等句,可以大致判定此当作于中秋前后。

这组诗是吴敬梓赠给友人朱卉的。《文木山房集》中还附录有朱卉的一首同作之诗。朱卉,字草衣,自号织山人。安徽芜湖人。他一贫如洗,因穷困不得不退掉原聘之妻,后来入赘南京某名士,仍穷困潦倒。朱卉颇工诗,尤工近体。

第一首原系组诗中第二首,写自己的病况。全诗用司马相如之典,道出自己所生的也是消渴病。素领,语出曹植《洛神赋》:“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素领指雪白的颈项。秋气,指秋日萧条,肃杀之气。宋玉《九辩》云:“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却缘消渴罢弹琴”以下三句,均用司马相如之典。《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口吃善著书,常有消渴疾。”《素问·奇病论》:“脾瘅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近人据古书所载其症状,如多食、渴饮,溲多,发痈疽等,认为消渴疾即糖尿病。司马相如善琴,曾以琴心挑引卓文君。因消渴而罢琴,正史、野史均无记载,是作者想象所然。“美人一赋堪千古”句,语本《西京杂记》:司马相如“素有消渴疾,及还成都,悦文君之色,遂以发痼疾。乃作《美人赋》,欲以自刺,而终不能改,率以此疾至死。文君为诔,传于世。”堪千古,称此赋可以流传千古。“何用子虚与上林”,《子虚赋》,赋篇名,司马相如作,赋中以三个假想人物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人的问难和议论,前二人夸说齐、楚二诸侯国苑囿之盛,后者则极力铺张天子游猎之事。《汉书·司马相如传》云:“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亡是公者,亡(无)是人也,欲明天子之义。故虚借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之苑囿。其率章归之于节俭,因以讽谏。”《文选》将此赋前半题为《子虚赋》,后半题作《上林赋》。作者觉得《美人赋》已足以垂鉴万世,而不必一定要《子虚赋》和《上林赋》。

吴敬梓是司马相如的崇拜者,其诗词、文、赋中多处用到司马相如之典。如《满江红》后结:“再休言、得意荐相如,《凌云赋》。”而在《移家赋》中,用及司马相如之典竟有四处之多。这首诗竟差不多全用司马相如的故事堆砌而成,显然,作者是以司马相如自比的,他与司马相如共同之处果真不少,他们都是风流才子,都有过坎坷的经历,又都是大文学家。甚至他们患的病也相同。吴敬梓《文木山房集》有赋四篇,却无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作品,这并不妨碍他与近两千年前这位文学先辈心灵的沟通。这首诗可为一证。

第二首在原为组诗中的第四首,自叹命运不济,怀才而不遇。疾病本已使他感到痛苦,加之精神上的折磨,故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凉的。“屯贱谁怜虞仲翔”句,以三国吴之贤才虞翻自比。仲翔乃虞翻之字。据《三国志》本传载,虞翻少好学,有高气,曾任孙策功曹。出为富春长,曹操辟之不就,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悦,酒后曾欲杀之。多见毁谤,坐徙丹阳泾县,后又以酒失徙交州。讲学不倦,门徒常多至数百人。在交州十余年卒。“屯贱”,指屯遭,不得志。韩愈诗云:“久钦江总文才妙,自叹虞翻骨相屯。”匡床,原指方正安适之床。《商君书·画策》云:“是以人主处匡床之上,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白居易诗亦云:“匡床闲卧落花朝。”虞翻落拓,怀才而不得重用,一再遭贬,已令人痛惜,而自己的遭遇比虞翻更惨,只能卧病在自家床榻之上。“黄金市骏年来贵”句,用郭隗之典。郭隗用马作比喻,劝说燕昭王延揽人才。他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以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郭隗以黄金市骏的故事说明统治者只要能礼贤下士,天下贤士便会闻风而至。而吴敬梓以“年来贵”,对此加以否定,说明重视人才的情况再也不会有了。“换骨都无海上方”句,意与此同。换骨,道家谓学仙者必服金丹,换去凡骨为仙骨,才能成仙。李商隐《药转》云:“郁金堂北画楼东,换骨神方上药通。”无方可换骨,自然只能安于现状。这是无可奈何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