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七十年代,陈美林相继发表《吴敬梓身世三考》、《吴敬梓家世杂考》等系列考证文章,在吴敬梓身世生平研究方面,多有发明。其中,吴敬梓有过出嗣经历,有嗣父生父一说,影响颇大,今已为学术界大多数学者赞同。揆之事实,如果吴敬梓无出嗣经历,不是有两位父亲,将有下列疑团无法解释:①为什么吴敬梓及其同时代人均不径写其父之名?②何以有人敢同吴敬梓争夺遗产?③吴敬梓及其亲友诗中提到的乃父的去世时间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的年代?④吴敬梓为何与金氏及吴檠分外友好?⑤《儒林外史》为什么用那么多篇幅来写争产,且又写得分外真切、深刻?上述问题透露出的信息说明吴敬梓应当是有过出嗣经历并有两位父亲。因为,在这些材料中,“广文”、“家尊”、“阿翁”、“父”、“先君”、“吴雯延”、“吴霖起”这众多的称呼中间,“阿翁”无法和“广文”、“先君”统一,与吴霖起的经历及去世时间也不相同,这证实了在吴敬梓的父亲问题上确有疑团。基于材料的分析考察,王同书认为:“陈美林首倡的吴敬梓有生父嗣父说,是对吴敬梓研究的一大贡献,是解决其父亲问题的正确途径。”
袁行云《江昱的访吴敬梓诗》一文,介绍评析了他在扬州师范学院馆藏《松泉诗集》中新发现的一首记载江昱与吴敬梓交游的《访吴敏轩留饮醉中作》诗作。袁文指出,用此诗核对其他资料,可以看出:①《金陵景物图诗》首页樊圣谟题“癸酉敕封文林郎内阁中书,秦淮墨客吴敬梓撰”所记年代有问题。诗小注明言吴敬梓因其子吴烺授官已经得到封赠的虚衔,而这一时间,最晚在乾隆十七年春,否则,如果授封在乾隆十八年,江昱不会将它写在自己前一年作的诗里。②诗中着重赞美吴敬梓的高尚情操,把他比做明末复社的“四公子”。这在他同时期人的诗中,确是少见。此诗有助于对吴敬梓晚年生活和思想的了解。
其他,与会代表对另外一些问题,也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会议的召开,对全面深入地研究吴敬梓及其创作,起到了推动深化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