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蓍


原名尸,字伏草,又字宓草,号湖村。原籍浙江秀水,后侨居南京莫愁湖畔。生于清顺治六年、明永历三年(1649),卒于乾隆二年(1737)。生平“不事举子业,诗学香山,善隶书,工画”(袁枚《江宁新志》卷二十二),著有《瞰浙楼集》;所作山水画深得黄公望笔意。王蓍与孔尚任、曹寅等人都有交往。康熙二十八年(1689),孔尚任自扬州渡江游南京,即与王蓍等人大会冶山,作纪事诗。康熙三十六年(1697)他与兄长王概以及无锡顾贞观、顾彩等人为曹寅题《楝亭夜话图》。吴敬梓年少于王蓍许多,在移家南京后不久,就与这位前辈画家有了往还,并且常去王蓍隐居的三山之下、莫愁湖畔的瞰浙楼过访。“窗前野竹秀,户外汀花明”的清幽景致,给吴敬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王蓍“高隐五十载,画苑推蓍英”的高尚人品和艺术成就,更令吴敬梓钦佩不已。王蓍病逝后,吴敬梓怀着沉痛的感伤之情写下了《挽王宓草》的诗作。在他创作的《儒林外史》中,在首先出场的理想人物王冕这一形象身上,也多少渗进了王蓍的一些事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