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郎


唱挽歌的青年。古代出殡时,常雇人列在仪仗队中高唱挽歌。《左传·哀公十一年》:鲁哀公会吴子伐齐,“将战,公孙夏命其徒歌虞殡。”孔颖达疏:“虞殡,谓启殡将虞之歌,今谓之挽歌。”《晋书·礼志》:“汉魏故事,大丧及大臣之丧,执绋者挽歌。《新礼》以为挽歌出于汉武帝役人之《劳歌》,声哀切,遂以为送终之礼。”后来逐渐出现了以唱挽歌为生的歌郎。唐·白行简《李娃传》中就写了荥阳公之子在京师落魄之后做歌郎的情景:“有顷,东肆长于北隅上设连榻,有乌巾少年,左右五六人,秉翣而至,即生也。整衣服,俯仰甚徐,申喉发调,容若不胜。乃歌《薤露》之章,举声清越,响振林木,曲度未终,闻者觑欷掩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