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
自是词中变格,而风致绝胜,并能使无情处都有情。(陈廷焯《词则·别调集》卷一)
【词例】:
鹧鸪天
新春
葛胜仲
玉琯还飞换岁天,定山新棹酒船回。年时梁燕双双在,肯为人愁便不来?
衰意绪,病情怀,玉山今夜为谁颓?年时梅蕊垂垂破,肯为人愁便不开?
【解析】:
葛胜仲(1072-1144)字鲁卿,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宋哲宋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曾任礼部员外郎、国子祭酒、汝、邓、湖等州刺史。有才艺,为人忠直,仕途坎坷。有《丹阳集》。其词今存82首,多平庸之作,不为选家所重。偶有佳语,少见完璧。
这首《鹧鸪天》受到陈廷焯激赏,以为是“风致绝胜”之作,主要是因其“能使无情处都有情”,妙在上下片的后两句,确有创造性的艺术技巧,值得借鉴。词表面写孤独寂寞和衰病造成的痛苦和忧虑,其实反映了作者仕途上的坎坷失意和怅惘。上片写岁月流逝,梁燕双飞双宿,反衬自己的空虚寂寞。“玉琯”两句点明时节转换,新春来临,自己从定山(在杭州钱塘江北岸)乘船载酒而归,暗用李白“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重忆》)诗意。淡淡勾画了一个浮沉于岁月流波,无所遇合,若有所失的形象。精采在下两句。先看“年时梁燕双双在”这一句。去年的梁间燕子曾随秋风南迁,在春回大地之后,又双双归来,安然无恙。燕子与春天一起归来,自己的生活却不能与春天一起蓬勃;燕子成双成对,自己却独身一人。在“梁燕双双”的反衬下,诗人更显形单影只,孑然无依。这种写法,很早即已成形。如唐代沈佺期的《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飞玳瑁梁。”就是以双托单,以无情托有情的显例。此词的写法更高一层,已不是单纯的反衬,渲染,而是将个人的感情更直接地外射到身外的景物上,这便是“肯为人愁便不来”这句的妙处。梁燕本无人的感情,既不会因人愁不来,也不会因人喜不来,它们与人的感情无关,但这里说它们不肯顾及人的感情,硬要在失意、败兴人的面前显示自己生机勃勃的存在,便已将自己激荡的情怀外射在燕子的身上了。正与欧阳修“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同一妙诣。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所谓有我之境,实质就是把抒情主体的感情外射到景物之上,使物体人化、性格化,以此创造出感人的意境
此词下片写衰病、颓放,以梅花灿然开放,反衬自己的郁郁寡欢。“衰意绪,病情怀,玉山今夜为谁颓?”,精神不振,情绪不佳,酒醉昏昏。“年时梅蕊垂垂破,肯为人愁便不开?”,去年作蕾的花苞,一入新春,便次第喷芳吐艳,尽情欢笑,哪里还会去顾及诗人的愁闷而收敛自己的花苞呢?又是一个精彩的有我之境,又是一次钟情的外射和外物的人化。上一次是动物,这一次是植物,这构成了一个人化的趋势系列。
这酷似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诗之所以传诵千古,是因形象超越了思想——本意形容自己象沉舟、病树一般衰颓,而实际上却描绘了一幅以沉舟病树为反衬与参照物的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生机勃勃的图画,催人自新,激人向上。究其根由,当然还是创作个性所致。这更是一个动人的有我之境。综上所述,“使无情处都有情”,既是一种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技巧,又是一些分枝技巧——诸如对照、拟人等的目标和功效,很值得玩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