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意回曲


【依据】:

此词前半首笔意回曲,如石梁瀑布,作三折而下。(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简释》)

【词例】:

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解析】:

“回”,反复;“曲”,婉曲。前者旨在加强情感表现的力度;后者意为词情的婉转、含蓄。“笔意回曲”,是指词作围绕某一意旨,从不同侧面重笔叙述,委婉曲折地写出人物情感的细微变化。词为韵体文学,很注重人物心灵的精细刻划。因而,情感的艺术处理对词作审美意境的构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宋人沈义父曾说:“又有直为情赋曲者,尤宜婉转回互可也。”(《乐府指迷》)是揭示作词以言情为主,在具体作法上要有变化,词情表现切忌平直,要能婉转含蓄,起伏跌宕。如此,词作就能给人以“言近旨远”的美感意味。如黄蓼园在评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时说:东坡词“缠绵悱恻之思,愈转愈曲,愈曲愈深。忠爱之思,令人玩味不尽。”(《蓼园词选》)词作是否存有“忠爱之思”,兹姑且不论。但转而能曲,曲而能深,则可见出“笔意回曲”所能形成的“令人回味不尽”的艺术魅力。

晏殊的《浣溪沙》词,抒发的是对时光易逝,好景难在的伤感之情。词起首咏叹浮生有限的人生悲剧。岁月迅疾,而人生短暂,两相比较,显示出生命弥加珍贵。次句,笔法转换,词意更递进一层。人生苦短,却又要承受着无端分离的心灵苦痛,岂不令人油然而生起悲凉情怀。第三句,则以乐写悲,具体表现人物忘情歌舞,借酒自娱,以求及时行乐。此处人物看似洒脱,但是词情由上两句发展而来,则能感受到人物心灵并不畅快。词上片写人生观感,从不同角度抒发胸臆,一句一转,“笔意回曲”,其艺术效果确如俞陛云先生所言:“如石梁瀑布,作三折而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