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曳有致


【依据】:

“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摇曳有致。(高亮功《芸香草堂评山中白云词》卷一)

【词例】:

八声甘州

张炎

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解析】: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小序”中已有说明,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辛卯(1291),词人与沈尧道从大都(今北京市)回到南方,沈居杭州,张住越州(今浙江绍兴市)。翌年,沈来访。事后,词人写成此作。词抒写北游之壮怀,南归之愁情,友情之真挚,国事之忧心。事之曲折,情之起伏,文之波澜,使得整首词声情激越而缠绵,意蕴深厚而多变,摇曳有致。起笔以“记”字领起,清劲有力。前五句一气贯穿,气象苍莽。当年北上之壮举历历在目。“玉关”,此泛指北方。“脆”字语出唐岑参《北庭贻宗学士道别》诗:“容鬓老胡尘,衣裘脆边风。”形容寒气凛冽,居然把貂皮轻裘冻裂。“枯林”、“古道”、“长河(黄河)”三组意象则共同在空间构出一幅寥廓之气象,透视出身为南人的词人在心理、生理上的感觉和反应,实写和虚写结合。在这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北国,词人携友呼朋,“踏雪”“清游”,“饮马”黄河,“此意悠悠”。不能不说是潇洒得可以,豪放得可以。至此,词人笔锋骤转,从北游折到南归。“短梦”以下四句,句句重笔,力透纸背。“短梦依然江表”言壮游时间之短,如一梦醒来,依然身在江南。隐约传出淡淡的遗憾。词情亦始由超然、豪放化出淡忧、继而转入深愁。“老泪洒西州”用晋羊昙哭悼谢安之典。《晋书·谢安传》载:羊昙为谢安所器重,谢安扶病还都时入西州门。谢死后,羊“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尝大醉,不觉至州门,痛哭而去”。词中“西州”,借指南宋故都杭州。词人所发的存亡之感,不独为个人情怀(怀念友人),故能上接“短梦”,下起“落叶”,且遥引下片“旧沙鸥”。“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此两句从眼前实景——深秋落叶下笔,借红叶题诗旧典,翻进一层新意,其情不可诉,意不可吐,故曰“无题处”。既丰富了“老泪”句的意象,又扩大了“愁”之词境。人愁、物愁,无处言愁,无法写愁,却又处处见愁。旧典新用、不著屠沽。前人喻愁有以山、以水、以草等,如“忧端齐终南”(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落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张炎此句亦可与之媲美。

换头“载取白云归去”,以疏宕之笔又从南归怀人折回眼前现实:“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白云”两字意蕴十分丰富。《庄子·天地》云:“乘彼白云,至于帝乡”;陶宏景《招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作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可持赠君。”此为隐者象征,借指友人高洁的品行节操;又取其飘忽状,喻友人匆匆聚会匆匆分手;同时暗指友人重返白云深处,过隐居生活;词人将望白云而预祝他归途象白云轻捷、顺利。全句一扫“愁”、“泪”,笔意洒脱,不免使人联想起现代诗人徐志摩的名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紧接着两句:“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化用《九歌。湘君》“捐余块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楚佩”,楚女(湘夫人)的玉佩。“弄影”,(湘夫人)低徊顾影。留佩结情以示怀念,弄影中洲,饱含惜别之情。两句借湘夫人对湘君的怀念,来表示自己对友人难舍难分之缠绵情意。笔意又从洒脱跌入委婉。“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赠佩写别者离绪依依,而折芦花则写送者情怀怅悒。深秋,江南无前人常赠之梅花,却处处可见白茫茫芦花。词人从眼前实景着笔,改“折梅寄远”为折苇赠远。芦花洁白,风吹花落、纷纷扬扬,词人以此象征自己清贫高洁,飘零无依,身世象深秋的芦花一样凄寂零落,字里行间,不乏亡国遗民的家国之痛。因此,此处“芦花”既为物,又是人,虚实相存,亦凄断,亦警绝。“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此三句由“芦花”引出,在寻常之地,见寻常之人,身处山野虽然也有二三子相聚悠游,但终非老友旧侣,不能取代沈尧道、赵学舟等友人在心中的位置。情深一往,言外可知。词中以“旧沙鸥”喻故交,寄慨遥深。鸥非一般飞禽,乃是有灵知之精灵。用此既指彼此不存机心,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又与前面“白云”呼应,暗喻闲适的隐居生活;且顺便落实了词序中的另一位老友“赵学舟”。一石三鸟,意蕴深美。知音难觅,言外见之;离别情怀,更不待论;寄人怀人之旨全盘托出。此三句从全词来看,是在忆旧游,抒愁情,叙别离,言赠远之后,复抒怀人之意,是在词意几经旋折之后,再次开合跌宕,情起波澜。词句如行云流水,清空明快,充分表现出舒卷自如,摇曳有致的“山中白云”的典型词风。结末三句,以景结情,情深一往,既化用唐李白“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句意,又融合王粲“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登楼赋》),辛弃疾“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怕上层楼,怕见夕阳,归根结底为怕由此引起的故人之思,故国之思。再次写足“不是旧沙鸥”的友朋聚散之悲,“却怕登楼”的家国身世之感。全词抒切切之情,绵绵之意,深深之感,开合张弛,顿挫腾挪,既有旋折,又显流畅,令人有回肠荡气之感,“苍凉悲壮,盛唐人悲歌之诗不是过也”。(陈廷焯《云韶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