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借物起人之映衬式

借物起人之映衬式


【依据】:

人事、景物,虽不同科,果能细为寻绎,时有类似之点:即寻常听睹之间,可以互相生发者,亦复为数不少。故善于修辞者,每每刺取景物,配合人事,或移将人事,融入景物,使意境益加繁复,作用能起变化。此类作法,在修辞学上,名曰“映衬式”。映衬式因运用方式不一,又可分为六种不同之写法,即“借物起人”、“移物作人”、“以人拟物”、“托情于物”、“人物交映”及“即物即人”是。

借物起人格:先言物类,转入人事,物理人情,密合无间者属此格。(《詹安泰词学论稿》第七章《论修辞》)

【词例】:

蝶恋花

秦观

晓日窥轩双燕语,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屈指艳阳都几许,可无时霎闲风雨。 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

【解析】:

这首词意在表达闺中佳人“惜春将暮”的感情:佳人深闺独处,希望留住匆匆逝去的春的脚步,亦即留住自己不多的青春年华;痴想之际,她不由得“屈指”推算时日,喃喃自语。然而,词在写人之前,却先写物,写窗外的一双呢喃对语的燕子,说燕子也仿佛十分珍惜即将逝去的春光,不然,何以在“晓日窥窗”之时便来此对语呢?

“先言物类,转入人事”,这种手法似乎颇同于传统诗论之所谓“兴”。因为,按照朱熹的解释:“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但仔细分辨,它又不是“兴”。因为兴词和本词在性质上虽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但词面上却是前后独立的,如《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之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是如此。“借物起人”则不同,“晓日窥窗双燕语,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在“双燕”与“佳人”之间,有“似与”一词作联系,又有“共惜”一词作说明;先言物类,引出了人事,而“物理”与“人情”都通过“共惜”一词统一起来,“密合无间”了。

宋词中这种“借物起人”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如无名氏《生查子》:“无赖是黄鹂,唤起空愁绝。”无名氏《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程垓《虞美人》:“月明门外子规啼,唤得人愁,争似唤人归!”韩文璞《南乡子》:“还怕粉云天冻起,悠悠,化作相思一片愁。”等等。同样,这些句子,专看写物时,都没有人在,物与人起初都没有什么关系,但在后面又都用“唤起”、“做弄”、“唤得”、“化作”这些动词,将前后串合起来,使物与人融为一体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