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思妙想


【依据】:

真可谓奇思妙想,此是彼对于上帝所上之条陈也。以月有盈缺,归罪于药兔、玉蟾、老桂。(梁启勋《词学》下篇)

【词例】:

水调歌头

对月有感

朱敦儒

天宇著垂象,日月共回旋。因何明月,偏被指点古来传。浪语修成七宝,漫说霓裳九奏,阿姊最婵娟。愤激书青奏,伏愿听臣言。 诏六丁,驱狡兔,屏痴蟾。移根老桂,种在历历白榆边。深锁广寒宫殿,不许姮娥歌舞,按次守星躔。永使无亏缺,长对日团圆。

【解析】:

自古以来,有关月亮的传说不少,什么嫦娥舞月,玉兔捣药,吴刚斫桂等等,美丽而神奇。根据这些传说,人们又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也都那样令人神往,仿佛这些传说确曾发生过一样。朱敦儒的这首《水调歌头》也是一首咏月的作品,但却对各种传说大加挞伐,不同凡响。

开篇说日月星辰在空中运转,这本是宇宙间的一种天象,起句平正沉稳,亦有气派。接下三句,波澜陡起,“因何……偏被……”这一句式对只有月的古老传说提出质疑。问之不足,又列举二说指其荒唐。“七宝”之说,本出《酉阳杂俎》:“太和中有人游嵩山,见一道人卧丛薄中,因就问之,笑曰:‘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霓裳九奏”说源自《龙城录》:“开元六年八月望夜,明皇与申天师、洪都客作术,卧游月宫,见一宫榜曰:广寒清虚之府。……有素娥十余人,皆乘白鸾,舞于广庭桂树之下,音乐清丽,归按其调,作霓裳羽衣之曲。”在此二说之前分别加上“浪语”、“漫说”,指责月的种种传说都属无稽之谈。既然是游谈无根,为什么还要“古来传”?情转“愤激”,上奏天帝(青奏:书简之意。青:指代竹简,意同“汗青”)。下片便是奏文的内容:原来作者“愤激”的真正的原因在于,正是这些传说把月亮弄坏了,不能“长对日团圆”。那兔太狡,那蟾太痴,那桂太老,那姮娥(嫦娥)只会歌舞,所以把好端端一轮明月闹得常常“亏缺”。对此,他建议天帝命令六丁女神(道家所尊奉的神)把兔、蟾赶走,把老桂移到星星的边上去(“白榆”即星辰的代名词,《古乐府》:“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把广寒宫锁上,派姮娥按时到各个星上值班(星躔:星辰在天运行的度数)。那么月亮就会永远“无亏缺,长对日团圆”了。

初读这篇奏文,会觉荒唐可笑,但结合作者所处的南宋初期社会背景看,就会来景觉得所言大有深意。当时正是秦桧当权之时,奸臣狡吏沆瀣一气,迫害主战人士,朝庭所在的杭州,一派歌舞升平,大宋江山岌岌可危。正是这样一种现实,使宋朝失去了往昔的光彩,拯救之道,在于务除台上丑类,重整朝纲。从这一角度去读全词就会发现本词实在是一篇寓意深刻的词作。

一篇严肃的作品,写得如此富有风趣,这得力于全篇的奇思妙想。一般的咏月,都是采用传说,顺着传说的思路去生发想象。而本篇却一反常规思维,否定传说的存在;即使有,那传说也不是美的,而是丑的。这样一种逆向思维,产生了奇思妙想,使这古老的传统题材焕发出新意,于是本词成为讽刺现实的力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