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淡情浓


【依据】:

词有如张融危膝,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者。如刘改之天仙子别妾词云:“别酒醺醺浑易醉……”又小说载曹东亩赴试步行,戏作红窗迥慰其足云:“……懊恼这一双脚底,一日赶不上五六十里,争气。扶持我去,博得官归,那时赏你穿对朝靴,安排你在轿儿里。”此等词人再若效颦,宁非打油恶道乎?然改之“梅村雪店酒旗斜”固非雅流不能作此。曹太俚俗,去之甚远。至无名氏青玉案曰:“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语淡而情浓,事浅而言深,真得词家三昧,非鄙俚朴陋者可冒。(《历代词话》卷八《词筌》)

【词例】:

天仙子

刘过

别酒醺醺浑易醉,回过头来三十里。马儿不住去如飞,行一憩,牵一憩,断送杀人山共水。 是则功名真可喜,不道恩情抛得未。梅村雪店酒旗斜,去也是,住也是,烦恼自家烦恼你。

【解析】:

唐代诗人白居易“善用俚语,近乎人情物理。”正因为他的诗近乎人情物理,表现了诗人的真挚感情,读来脍炙人口,所以他的“俚俗之语”才成为一种值得称道的语言风格。宋代的一些词作者也很喜欢用通俗的俚语描绘极平浅的生活画面,但因为写出了真实的感受,令人感到语淡情浓,言微旨远,特别富有情趣。

刘过的这首描写和爱妾离别的词《天仙子》,就明白简质,近于人物说白,但字里行间却包含着“从未经人道破”之情,读来很有韵味。

词的上阕写离别后的不宁静的心绪。酒易醉是因为心情惆怅,嫌马儿跑得快是因为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一转眼就是三十里。且行且止,是留恋缠绵,两情依依。恼恨山水,是因为它们阻隔了一对情人。就在这怨恨酒、怨恨马、怨恨山水的一片“怨”言之中,词作者的恩爱难断和焦躁不安的心绪被抒写得淋漓尽致,读来十分感人。词的下阕追述离别的原因:为了追求功名,功名和恩爱实难两全,得到功名虽然可喜,但谁能理解求功名的羁旅人的焦渴、痛苦心情呢?路上有梅村酒肆,有心以酒消愁,却又担心“借酒浇愁心更愁”,因此是去是留举棋不定,结果自己更添烦恼,也让酒家烦恼。造成这种矛盾行为的深切原因是对功名的向往和对恩爱生活的留恋之间的矛盾心理。但词作者对爱妾的思念之情却是深沉的、真挚感人的。这正体现了“语淡而情浓”的特点。

通俗和粗俗不是一回事,在一些优秀作品里,通俗的语言与高雅的情致并存不悖,水乳交融,在这首《天仙子》里不也出现了“梅村雪店酒旗斜”的雅音吗?这种俗中见雅的格局,自成风趣。而曹东亩的“咏脚”词就显得庸俗,词中说“春闱期近也,望帝乡迢迢,犹在天际”,“懊恼这一双脚底,一日赶不上五六十里”,太不争气。然后向脚许愿,如能“扶持我去,博得官归”,便赏你对朝靴和“宫样鞍儿”。这首词没有根植于深邃的感情,只有恢谐和油滑气。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在在生活中最深沉最动人的感情中生根的诗词是没有生命力的,当然使人感到浅淡乏味。明人胡应麟说:“若语浅意深,语近意远,则最上一乘。”(《诗薮》内编卷六)可见这是许多词作者所追求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追求甚至影响到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都强调过戏曲语言须“意深词浅无书本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