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丽中着凄黯


【依据】:

倩丽中着凄黯。(邵渊耀《环林评山中白云词》卷一)

【词例】:

忆旧游

张炎

新朋故侣,诗酒迟留,吴山苍苍,渺渺兮余怀也。寄沈尧道诸公。

记开帘过酒,隔水悬灯,款语梅边。未了清游兴,又飘然独去,何处山川。淡风暗收榆荚,吹下沈郎钱。叹客里光阴,消磨艳冶,都在尊前。 留连。殢人处,是镜曲窥莺,兰阜围泉。醉拂珊瑚树,写百年幽恨,分付吟笺。故乡几回飞梦,江雨夜凉船。纵忘却归期,千山未必无杜鹃。

【解析】:

“倩丽中着凄黯”是词的艺术风格之一,其特征是以清丽优美的文辞、含蓄蕴藉的手法、委婉曲折地表达凄婉忧伤的思想情感。这确是词作为美文学的基本特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删稿》中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因此词体适于“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张惠言《词选序》)。张炎处身于宋末元初的易代之际,作为南宋遗民,虽有满腔忠愤而终无所为,故藉“要眇宜修”的词作委婉曲折以宣泄内心的积愤。故他的词大多抒写家国之痛,“清远蕴藉,凄怆缠绵”(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极尽悲凉掩抑,低徊往复之能事。其《台城路》中的“虚沙动月,叹千里悲歌,唾壶敲缺”;《西子妆》中的“杨花点点是春心,替风前万花吹泪”等便都是“倩丽中着凄黯”的词句。而这首《忆旧游》尤为典型,试分析之。

张炎与沈尧道等人北游大都南归后,便长久地在东南一带飘泊。此词即词人飘泊东南、醉饮吴山之作,以此“寄沈尧道诸公”,抒发伤离念远之情。在清丽婉曲中透露哀怨凄凉之慨。词起笔即追述“诗酒迟留”的场面。“记”字直贯以下三句,写饮酒、观灯、赏梅三事,这是一种多么怡情荡意的环境气氛。而“未了清游兴,又飘然独去,何处山川”三句,词情陡然转折,遂觉凄暗悲凉,物情人意,全部都黯然无色。“未了清游兴”谓游兴未尽,它承接“款语梅边”,用潜气内转之法,暗示词由前一游乐之境转入另外一片天地。“又飘然独去,何处山川”,写出飘泊浪游的凄凉景象,天涯浪迹与国破家亡之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强化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寂寞凄凉之情,这正是此词所要表现的情感内容。“淡风”五句则承“何处山川”感叹年华虚度。“淡风暗收榆英,吹下沈郎钱”的描写令人想起姜夔《琵琶仙》中“奈愁里,匆匆换时节,都把一襟芳思、与空阶榆荚”的情事,从而点明时当暮春季节,触景伤怀,兴起“美人迟暮”之感。“叹客里光阴”三句化用周邦彦“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六丑》)的词意,直抒胸臆,叹老嗟衰。词人北游归来之际,年已四十有四,以后又一直过着浪游的生活,一个“叹”字蕴含了人生多少辛酸。“艳冶”,“尊前”备极吞吐之妙。

过片“留连。殢人处,是镜曲窥莺、兰阜围泉”,用“留连”过渡,摇曳生姿,以疏济密,不断曲意。言久滞他乡,所恋者为清幽的林泉,此行文为欲擒故纵之法。“醉拂”三句才转入正意‘“珊瑚树”暗用石崇、王恺斗富事,喻南宋王朝互相倾轧而使山河沦于元蒙之手。“百年出恨,分咐吟笺”言只有用词反映时代的悲哀,徒作无可奈何之叹。纵观张炎的词作“往往苍凉激楚,即景抒情,备写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红刻翠为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紧接着词人以空灵之笔写思乡之情。“故乡几回飞梦,江雨夜凉船”,写得极有神致,“几回”写出了乡思之情的执着与缠绵。在江雨中飘荡着的一叶小舟,正是词人凄寒迷惘心境的具现,所谓“吴山苍苍,渺渺兮余怀也”。这些貌似闲情的轻快之笔,却表达出极沉痛之情。歇拍“纵忘却归期,千山未必无杜鹃”,词情又作转折,言纵使留连山水忘却归期,但山山有杜鹃劝归的悲鸣,以侧面烘托的手法写思乡之切。其《台城路》则以“只恐空山,近来无杜宇”作结,表达与此正相反,可见词人笔随意转,变化无穷。词在悲凉的杜鹃声中作结,情景交融,令人怅然欲绝。

张炎抒写亡国之痛的作品多表现为“倩丽中着凄黯”的艺术风格。南唐的冯延巳则“和泪拭严妆”,以浓艳之笔写凄郁之情。诸如《采桑子》中的:“小堂浑静无人到,满院春风。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及《鹊踏枝》中的“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皆是以浓丽的色彩来表现凄郁情怀的词例。可见词的风格多种多样,无可轩轾,但凡情真、景真,所作必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