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
孙花翁惟信字季蕃,在江湖颇有标致。多见前辈,多闻旧事,善雅淡。长短句尤工,有花翁词一卷。夜合花闺情云:“风叶敲窗,露蛩吟甃,谢娘庭院秋霄。”又云:“断魂留梦,……。”词之情味缠绵,笔力幽秀,读之令人涵泳不尽。(查礼《铜鼓书堂词话》)
【词例】:
夜合花
孙惟信
风叶敲窗,露蛩吟甃,谢娘庭院秋霄。凤屏半掩,钗花映烛红摇。润玉暖,腻云娇。染芳情、香透鲛绡。断魂留梦,烟迷楚驿,月冷蓝桥。 谁念买药文箫。望仙城路杳,莺燕迢迢。罗衫暗摺,蘭痕粉迹都销。流水远,乱花飘。苦相思、宽尽春腰。几时重恁,玉驄过处,小袖轻招。
【解析】:
缠绵幽秀,即情意深厚,优美自然。
孙维信的这首《夜合花》内容写的是闺情。首句从听觉入笔,写风吹树叶发出的沙沙声响,蝉在井旁鸣叫。“谢娘庭院秋霄”交待了人物、地点,谢娘,即谢秋娘,唐代李德裕的歌妓,在唐宋词中常用来泛指思妇。风吹蝉鸣,使这个小庭院的秋夜显得分外幽静。院子的主人此刻正在室内。“凤屏半掩,钗花映烛红摇。润玉暖,腻云娇。”闺阁中,一个女子正在半掩的屏风后,她头上的钗花在烛光中摇动,她长得如何,作者没有正面描写,只用“润玉暖,腻云娇”这样的侧面烘托写出了她的美貌,说她有如玉的肌肤,如云的秀发。此处正显出作者幽秀的笔力。她在灯下做什么?”染芳情、香透鲛绡”,此时她正落泪呢。是什么原因使她的感情如此缠绵,以至落泪呢?下句作了交待。“芳情”即思念之情,因思念至极而潸然泪下,眼泪浸湿了手帕。“断魂留梦,烟迷楚驿,月冷蓝桥。”这位女子也许在梦中见到了思念的人,醒来一看空空如也,令她断魂。设想自己思念的人也许正在楚驿赶路,蓝桥上过,可那里是“烟迷”、“月冷”,他会怎样呢?“烟迷”,“月冷”给词境平添一层迷离色彩,幽冷青光。使表达的感情更显缠绵,笔力也越发幽秀。
下片写这位女子的心理活动。她想去寻找恋人,无奈路途遥远,连莺燕都觉得迢迢,如果她真的上路那会吃尽无数辛苦。想到这些,她只能“苦相思”,以至“宽尽春腰”。什么时候自己才能向骑马归来的恋人挥动小袖轻轻招手呢?结尾意绪悠长,令人回味。
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深厚,笔力深婉而秀丽。
郭祥伯、杨伯夔仿司空图撰写了《词品》,其中“幽秀”一则是这样的:“千岩巉巉,一壑深美。路转峰回,忽见流水。幽鸟不鸣,白云时起。此去人间,不知几里。时逢疏花,娟若处子,嫣然一笑,目成而已。”形象地说明了幽秀一类词的特点。
宋代婉约词家笔下,有许多这类风格幽秀的作品,如柳永的《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轻霭低笼芳树……。”此词的内容是写一个被抛弃的年轻女子的一腔怅怨。上片着力描绘了大好春光,面对美好景色她感到“春困厌厌”。下片点出困恼的心绪是由远恨而生。写得也极缠绵幽秀。晏殊的《清平乐·红牋小字》也属于这类作品。
幽秀,指一种优美而自然的特质。清王寿昌《小清华园诗谈》谓:“何谓秀?曰如郭景纯之‘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绿罗结高林,蒙茏盖一山。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放情凌霄外,嚼蕊挹飞泉。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袂,右拍洪崖肩。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从王寿昌所举郭璞诗例看,他所推崇的不是矫揉造作、徒具其表的华丽,而是蕴蓄着深情厚意的秀美。刘勰的《文心雕龙·隐秀》说:“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矣。”凡属风格幽秀的诗词作品,都不以“雕削取巧”为长,而以优美而自然为胜。孙惟信的《夜合花》词,之所以“读之令人涵泳不尽”,盖源于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