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当及时(2),蹉跎日就老(3)。若不信侬语(4),但看霜下草。
【译诗】年轻时应趁年轻相爱,迟延失时一天天趋向年老;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话,只需看一看经霜后的野草。
【解析】这一首诗,表现了一个年轻的女子急切地要与意中人团聚的心情。开头两句直抒其内心衷肠:年少当及时,蹉跎日就老!这是胸怀的坦露,真情的呐喊。后两句则以“霜下草”的枯败景象来警诫情郎,告诉他不应当“蹉跎”岁月而使短暂的、大好春光白白流过。短短四句小诗,把一个春情鼓动女子火辣辣的情感描绘得栩栩如生。设譬清新,明了大胆地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但是,这首原来是情歌的短诗,后来,却被人们引用时而注入了新的内容。这就是人们往往引用它来告诫后学者,珍惜年少时的大好时光,趁此良机,勤奋、努力、刻苦地学习,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免得浪费了宝贵却短暂的青春年华而留下难以弥补的憾恨。这,恐怕是诗作者当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吧!
其二
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日冥当户倚(5),惆怅底不忆(6)?
【译诗】谁有心事能不歌吟?谁饥饿了能不吃饭?黄昏时对窗倚着屋门,忧伤失意怎能不把爱人思念?
【解析】这首小诗,以两个设问句开端,引起读者的深深思索:是啊,有情,谁能够不去抒发?饿了,谁能不去吃饭呢?以这两种人类生活中最常见而且是必须的活动来作喻,以引起人思想感情上的共鸣,是颇有见的的。也就是说,一个人思念自己的情人,就像要表达思想、要吃饭一样正常、必需、天经地义!为自己的思亲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石。于是,接下去说,在日暮黄昏这一更易撩起人的情思的时候,自己孤独一人对窗倚门而立,忧伤失意的情绪更加深了自己对情人的无限思恋,这是何其自然,何其顺理成章啊!以两个设问开头,以一个反问结尾,在“问”中牵引读者的思绪和情感,完成自己情思的表达,的是高妙。
其三
我念欢的的(7),子行由豫情(8)。雾露隐芙蓉(9),见莲不分明(10)。
【译诗】我惦记你是非常明显的,你表现出来的感情却犹犹豫豫。就像雾里露里隐蔽的荷花一样,现出一点莲(怜爱)影却不明晰。
【解析】这首诗,是通过对比与比喻,表现出一个痴情女子的真诚、坦直以及对自由爱情的大胆追求。她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念欢的的;而“子行由豫情”——就像“雾露隐芙蓉”一样,使人隐约可见,却又看不分明!于中隐隐表露出微嗔与责备之情。这三首子夜歌,语言平白如话,却在平白中蕴含着缠绵而炽烈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容。它直接影响和启迪着唐代五言绝句的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