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近天都(2),连山接海隅(3)。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4)。分野中峰变(5),阴晴众壑殊(6)。欲投人处宿(7),隔水问樵夫。
【译诗】雄伟的终南山高高耸入云端,绵延不断的山峰仿佛直达海边。走下山来回首望去见白云合拢,进入山中青雾迷茫若隐若现。中央山峰的两侧星宿便不同,同一时间山谷的阴晴也各异。要想找到人居之处去投宿,得隔着山涧的溪水询问樵夫。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高大雄伟的终南山。诗的开头两句从大处着笔,用夸张手法勾画了远眺终南山高大雄伟的全貌。“近天都”夸张写它的“高”,从地平线遥望它的高度觉得它与天相连;“接海隅”:夸张写它的“长”,从地平线遥望它的长度,东西看不见头尾仿佛绵延到了海边。其实终南山没有到海边,夸张写它“接海隅”正是远眺的直观感受。三、四句从近视角度写终南山的变幻莫测,气象万千。“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是诗人的切身感受。诗人置身于山中,山上的白云缭绕,往前走人把白云分向两边,回头看白云又合拢起来成为弥漫一片。再往前走看见了迷茫的青霭,仿佛可以让人触摸到,然而当你去触摸时,却又看不见摸不到了,仿佛什么也没有了。这种变幻莫测的奇妙境界,只有切身感受才能写出来。这两句诗是诗中极富神韵之笔,反复吟咏,联想广阔,回味无穷。诗的五、六句是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终南山南北辽阔的景象。因它区域广大,盘踞不止一州,同一山中的各个山谷都阴晴不同。这就写出了终南山的千岩万壑,千姿百态,令人惊叹,令人神往。诗的最后两句写诗人对终南山景色的迷恋,面对气象万千的终南山诗人依依不舍。他想找个有人家的地方住下,但是这里人烟稀少难以寻找。只好隔着清淡的山溪询问打柴的樵夫。这既写出了诗人对终南山流连忘返的深情,又很富于戏剧性。给人以幽静深邃之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