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惟愿裹尸还(2),定远何须生入关(3)。莫遣只轮归海窟(4),仍留一箭定天山(5)。
【译诗】伏波将马援甘愿马革裹尸而疆场战死,定远侯班超又何必求活着进入玉门关。别让敌人的一辆战车逃回他们的巢穴,要留一支精兵象薛仁贵三箭定天山那样戍边。
【解析】该诗是作者在北方边塞军旅生活时写的一首边塞述志诗。主要是抒发自己欲杀敌立功,安定边疆的壮志,表现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建功立业的理想和抱负。诗中用了三个历史上的典故,寓意深远。先以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的豪言壮语为起点表示要效法马援,为国家战死沙场。语句铿锵激昂。随后,又借用东汉定远侯班超远征西域三十余年年老思归,上疏奏请还乡的典故,委婉地表达诗人为了边关的安宁,完完全全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无畏气概。最后,用唐将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引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这首诗只有四句,且三个有韵句分别用了三个历史上的典故,虽然要结合一定历史知识来读,但字面上并不晦涩,语言高度凝练,朴素自然,寥寥数语,却血肉丰满,气吞山河。很符合作者在北方边塞军旅生活中的求胜心境,以及要杀敌立功,安定边疆的壮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