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五丈原(1)


铁马云雕共绝尘(2),柳营高压汉宫春(3)。天清杀气屯关右(4),夜半妖星照渭滨(5)。下国卧龙空寤主(6),中原得鹿不由人(7)。象林宝帐无言语(8),从此谯周是老臣(9)。

【译诗】铁骑战旗势冲云天,泰山压顶威逼中原。战云密布屯兵关右,灾星夜降渭水之边。孔明难使刘禅醒悟,谁胜谁负不随人愿。祠庙神像无言无计,谯周受宠葬送江山。

【解析】这是一首咏史诗,是诗人路经五丈原凭吊诸葛亮而作。蜀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春天,诸葛亮率兵与司马懿在五丈原对峙,相持一百多天,同年八月病死在这里。诗人因其壮志未酬而亡,怀着痛惜之情写了此诗。前四句写诸葛亮指挥蜀军以威武雄壮的兵势屯军关右,威慑中原,大战未决,病卒军中。这四句由春写到秋,由白昼写到黑夜,由发兵写到身亡,寥寥几笔写出诸葛亮杰出的军事才能及未捷先逝的遗恨。笔力道劲,格调悲怆,气势雄伟,感情深沉,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后四句是依据蜀国降魏的史实展开议论。“空寤主”,慨叹诸葛亮在蜀国竭忠尽智,呕心沥血,事业未成,前功尽弃。暗中谴责刘禅的昏庸,不醒悟,最终因听谯周的话,落得蜀国降魏的结局。谯周是刘禅的宠臣,在他力主之下,蜀国降魏。“老臣”本是杜甫诗中对诸葛亮的赞颂,这里用来写谯周是对其莫大的讽刺。两相对比,收到了暗讽胜于痛骂的艺术效果。本诗从诗人经五丈原见到诸葛亮的祠庙生发开来,联想到诸葛亮生前的赫赫战绩和死后蜀国降魏的悲惨结局,痛悼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前半写景兼叙事,以虚写的画面反映历史的真实;后半议论兼抒情,以史实为据,在深刻的议论中抒发叹惋之情。全诗含蓄委婉,褒贬分明,感情深沉,情理交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