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原文】: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1),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2)。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3),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4)。铺翠冠儿(5),捻金雪柳(6),簇带争济楚(7)。如今憔悴,风鬟雾鬓(8),怕见夜间出去(9)。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意译】:

夕阳西下,光华灿烂,有如一团熔化了的黄金;黄昏的云霞,恰似一片片璧玉连缀相合,可是我如今究竟在什么地方?浓浓的烟霭笼罩着垂柳,幽怨的《梅花落》笛曲似乎在为梅花的凋谢而哀伤,这时节,到底已有多少春意?元宵佳节,天气温和宜人,难道就不会突然间出现风雨吗?往日一起饮酒作诗的朋友们派来了华丽的马车邀我去观赏花灯,可是我一一谢绝了。

记得当年汴京繁盛的年代,年轻的妇女们有很多闲暇的时间,所以特别重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那一天,大家戴着饰有翡翠羽毛的帽子,插着用金丝线捻制成的雪柳,互相争比谁更时髦漂亮。而今我已经容颜憔悴,发髻蓬松散乱,两鬓斑白,实在懒得像年轻人那样在元宵节晚上出去赏灯了,还不如独自躲在帘子后面,静听游人的欢声笑语。

【点评】: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寓临安时的作品。词中通过今昔元宵的不同境遇,游人和自己截然不同的心绪,构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倾诉了她对中原沦丧的哀痛和思国怀乡的悲愁。“人在何处”句,有无数的含意:景色虽好,可我究竟在什么地方?自己的丈夫、中原的父老、半壁江山又在何处?实在是无比伤恸的悲叹。宋末词人刘辰翁《永遇乐》题序说:“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可见这首词的感人之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