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


芦沟晓月(1)

出都门鞭影摇红(2),山色空濛(3),林景玲珑。桥俯危波(4),车通远塞,栏倚长空。起宿霭千寻卧龙(5),掣流云万丈垂虹(6)。路杳疏钟(7),似蚁行人,如步蟾宫(8)。

双调

鲜于必仁

出京城,马鞭在拂晓的霞光中摇动,山色迷迷濛濛,森林美妙玲珑。芦沟桥横跨在波涛汹涌的河面上,车辆经过桥面通向遥远的塞外,桥上栏干倚着长空。它像跃起于隔夜云雾中的千寻卧龙,又像拦着流云的万丈垂虹。这时,远处传来稀稀落落燕山的晨钟,密密麻麻的行人,好像行走在仙境月宫。

作者写有[双调·折桂令]《燕山八景》组曲八首,《芦沟晓月》为其中一首,描绘京郊芦沟桥一带拂晓的景致。

这是一首写景小令中的佳品。起首三句写作者出都门早行,“鞭影摇红”一句有先声夺人之妙,有动感,有神韵,既点出拂晓时分,又勾画出作者的神态。芦沟桥周围山林环抱,晨光熹微的大环境,为下面描写桥作了烘托与铺垫。中间五句直接写桥,“俯危波”言其险,“通远塞”喻其阔,“倚长空”显其高,寥寥数语勾勒出芦沟桥的高大、雄伟、壮观。接着又用“千寻卧龙”、“万丈垂虹”等形象,比喻和夸张的语言描绘桥的气势恢宏、境界寥廓。末三句又回到早行,以疏钟、行人把画面点染得鲜活生动。整首曲子紧扣“芦沟晓月”的题目,以作者的行程见闻次第写景,移步换景,层次井然。特别是末句“如步蟾宫”,既切合题中之晓月,又使曲子的意境得以升华,如众多评家所言,乃画龙点睛之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