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香港


水是尧时日夏时,衣冠又是汉官仪。

登楼四望真吾土,不见黄龙上大旗!

黄遵宪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光绪十一年(1885)秋,诗人解美国旧金山总领事任回国,途经香港,作了此诗。

凡是热爱祖国的官员,哪个不想当收复国土的大员?作者也不例外。他有这样的“梦”。当他身着清廷官服,踏上香港这中国古老的国土,看到了真切的“梦”境,他又情不自禁地做起了这样的“梦”。西汉末年,长期大乱之后,更始帝将建都洛阳,派后来成为汉光武帝的刘秀为司隶校尉。刘秀所司,制度仪式,服饰礼节,一如西汉承平之时。有的老吏垂泪感叹道:“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诗人“梦”中,正是这样的场面。故第二句即用此典。一个“又”字,虽有过去屈辱的辛酸,更多的却是胜利的欣慰,扬眉吐气的意绪。第三句化用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虽信美而非吾土兮”二句,而反用其意。诗人登楼四望,赞叹香港的美丽,感受到国土的亲切。爱国之心,表露无遗。诗人在“梦”中陶醉之时,蓦地惊醒,回到残酷的现实:“不见黄龙上大旗!”香港仍被侵略者侵占着,清政府国旗黄龙旗无法在香港飘扬。自己虽穿清廷官服,但只是过客,并非代表中国政府赴港行使主权的大员!

诗人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切期望,在他身临香港时化为如愿的梦幻。梦幻终于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梦幻中愈欣喜,现实中就愈悲怆。而梦幻中的欣喜和现实中的悲怆,又都源于诗人强烈的爱国精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