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听孺子歌(1)


【原文】:

沧浪之水清兮(2),可以濯我缨(3);沧浪之水浊兮(4),可以濯我足。

【鉴赏】:

这首古歌谣的主题,由于引用者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理解。《孟子》中引用此歌,并附上孔子对此歌的评论,都是看作哲理的比喻:因水清,人们就用来洗帽缨;因水浊,人们就用来洗脚。这是由水本身决定的。孟子从这首歌引出一个“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的结论。我们今天学习此歌,可以理解为品格高洁,则被人尊重;品格污浊,则被人鄙视。清,浊都是自己的思想、行为形成的。这说明自身品德修养之重要。

在艺术上,此歌全用比喻,言近而旨远,概括力极强,富有哲理,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索空间。“沧浪”一词是当时楚地的方言口语,历代诗词中都有引用,显得清新自然,富有民歌语言的朴实韵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