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南风之薰(1)兮,可以解吾民之愠(2)兮。
南风之时(3)兮,可以阜吾民之财(4)兮。
【原文作者】:舜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上古太和气象的诗歌,传为虞舜所作。虞舜为上古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领袖。唐尧晚年,命他摄行政事,除暴安良,天下大治。尧让位于他,开创了禅让制的先例,舜后来又让位于禹。他所体现的上古淳风,一直受到后世的称赞,被誉为太和之世。舜精通音乐,他的韶乐,据说孔子一听之后,三个月都不知道肉是什么味道了。最早提到这首《南风歌》的是《礼记》和《史记》。《礼记·乐记》说:“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东汉的郑玄,在为它作注时却说:“南风,长养之风也……其词未闻也。”似乎歌词已经失传了。果真是这样的吗?稍晚一点的王肃左《圣证论》里提出反驳,他列举《尸子》、《孔子家语》诸书,其中清清楚楚地记载了《南风歌》的全文。《尸子》成于周末,绝非伪书,《文选·琴赋》的注中也加以引用过。郑玄所以这样讲,可能是受到汉儒说经,不取杂说的影响所致,这首诗在先秦就已流传,是可以断言的。
这首诗的好处,我以为是它体现了一种仁民爱物的弘深气象,如果译成语体,大致是这样的:
芬芳的南风哟,可以吹散我百姓的烦恼。
及时的南风哟,可以增加我百姓的财宝。
诗人的心就是这样与百姓休戚与共,在一起搏动着。南风,起于春夏之间,回黄转绿,和煦宜人,它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带来了草木芬香的芳菲时节。诗里用了一个“薰”字加以概括,非常浑成地把一段衮衮天机与怡和气象表现了出来。这样美好的风光,自然可以驱散人们心头的烦闷了。当令的雨,叫时雨,当令的风,自然也就是时风了。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它催花染柳,不断妆扮着田野,不断播种着丰收的希望。高大的土山叫阜。“阜吾民之财”,让财产堆得像土山一样,多么淳朴的语言,多么深厚的爱心。这里当然有功利的考虑,但它不是利己的,而是从利民出发的,所以便是崇高的、美的。
这首诗所体现的仁民爱物的祥和气象,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推崇与歌颂。唐都长安兴庆宫里就建了一座南薰殿(《长安志》),王维有“陌上尧尊倾北斗,楼前舜乐动南薰”之句。还有不少人写过《南风之薰赋》。“太和琴暖发南薰,水殿风高得细闻”见于曹唐的诗句。“南薰”,后来已成为太和盛世的象征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