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


【原文】:

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原文作者】:[宋]《景德传灯录》

【鉴赏】:

这首诗见于宋代《景德传灯录》。“百丈竿头须进步”中的“百丈竿头”,《五灯会元》卷二十作“百尺竿头”。“百尺竿头”、“百丈竿头”,原是佛教分别用以比喻修道达到的一般境界和很高境界。常言说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是以佛教语比喻在事业上的更大进步。现在常用来比喻学问、成绩等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后继续努力,向前发展。

“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是在“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基础上提出的修道的更高境界。十方,佛教用语,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方世界”就是指整个宇宙。宋代朱熹曾借用这首诗来比喻事业,他在《答陈同甫书》中写道:“鄙意更欲贤者百尺竿头,进取一步。”这同我们常借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比喻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一样,都是以高了再高,来比喻好上加好。

“百尺竿头”、“百丈竿头”,意境活脱,兴象空灵,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联想空间。诗中的“未”、“须”两个副词的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从空间上说,越高越要高;从修道境界上说,越修道境界就越高,表现了一种永无止境的积极进取精神。唐代方干《题报恩寺上方》云:“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这里的“世界”同“十方世界”,佛家以“世界”为宇宙,即时间和空间。方干的这首诗是写登临纵目。“百尺竿头不动人”、“百丈竿头须进步”包含着要精神境界高尚,必须要用更高的要求进行道德修养,越是修养,精神境界就越崇高,以此来表达对人生目标追求的哲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