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青青墙下草,经霜未枯槁。
虽是见春迟,还免逢秋早。
【原文作者】:[明]高启
【鉴赏】:
墙下草经霜后还是“青青”的,“经霜”说明秋已深。诗人缘此慨叹“虽是见春迟,还免逢秋早”。如果没有“墙”的条件,而是一般的原上草,那它们的“见春”和“逢秋”都是同时的。因了“墙”,所受光照少,地温低,则它感受春的气息便迟,陆游的《梅花》诗中也曾说:“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也是这个道理。“见春迟”是不幸,秋来晚则是大幸。
这首诗说明了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着的双方都能向其对立方面转化。墙下草虽不得先占春光,可免却早枯槁的命运。有了这种认识,就能正确对待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不利条件,尽量使之转化为积极的因素。
这首诗从生活中取人人能见之材,述非人人能明之理,因其题材易晓,则道理也便易知。缘物言理,通俗浅显,使人易读易记,为高启小诗中的佳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