驺虞


【原文】:

彼茁者葭,

壹发五豝,(三家壹作一。)

于嗟乎驺虞!(鲁于作吁。)

(葭、豝、乎、虞,鱼部。)

彼茁者蓬,

壹发五

于嗟乎驺虞!

(蓬、,东部。乎、虞,鱼部。)

【译文】:

春天刚出生的芦苇长得茁壮,一位年轻猎人,举箭一发射中大猪上,唉呀!这位猎人射技真高强!

刚出生的蓬蒿长得茁壮,一位年轻猎人,举箭一发射中小猪上,唉呀!这位猎人射技真高强!

【评介】:

《驺虞》二章,章四句。这首诗历来学者说法不一。《诗序》谓写田猎以时,使“庶类蕃殖”,以赞美“文王之化”。又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诗题序曰:“猎不尽杀也。”从全诗的内容分析,这是一首歌颂猎人的诗。

本诗一章以刚出生的芦苇长得茂盛起兴,赞美这位猎人射技高强,诗中说:“壹发五豝”。二章描写蓬蒿长得茁壮,赞美他的射技高强,诗中歌曰:“壹发五纵。”

学者对这首诗解释不同,分歧的意见在于对诗句“壹发五豝”、“壹发五纵”及对词语“驺虞”的理解上。从这篇诗的思想内容看,“驺虞”应为猎人,而不是兽名;是美而不是刺。《鲁诗》、《韩诗》均释“驺虞”为“天子掌鸟兽之官。”这是说“驺虞”在古时是从事打猎事业的。又贾谊《礼篇》曰:“驺者,天子之囿也,虞者,囿之司兽者也。”今人鲍昌于1978年6期《南开大学学报》释之说:“虞字最原始意义,其字从虍从吴。虍是虎文的象形;吴字从大口,含意为大声说话或喧哗。虞字可会意为披着虎皮大声呼叫的人,这正是古代猎人的形象。”又说:“驺字从马刍,故驺以刈草饲马会意为‘厩御’,亦即指饲养牲畜的人,所以后来就把他们相提并论,出现了‘驺虞’。”从上述可知,古今将“驺虞”释为猎人(或掌管鸟兽的小官),还是不少的。

这首诗是美还是刺?意见分歧在于对“壹发五豝”、“壹发五”两句诗的解释上,认为刺的,将两句诗意理解为:是为牧猎官放牧的五只小猪,小牧童一看到小猪,就联想到牧猎的欺凌打骂,因此认为此诗是剌奴隶制社会的残酷现实;认为美的,将两句诗意理解为:小猎人一发射中大猪上、小猪上,是赞美猎人射技高强。此说符合诗的本意。这两句宋朱熹解释说:“中必叠双也。”此说可信。诗中的“五”,古汉语多用于约数,形容很多,“发五豝”、“发五”,是指射得多,正因为射得多、射得准,故赞美猎人的本领。诗中第一章写猎人射中的是“豝”(大猪),第二章写猎人射中的是“”(小猪),这是说猎人射中的目标越来越小,最后连小猪也被射中了,说明猎人射技高,赞颂他。《大司马职注》:“一岁为,二岁为豝。”

诗中二章首句“彼苗者葭”、“彼苗者蓬”,二句通过描写刚出生的芦苇和蓬蒿长得茁壮,比喻这位猎人不但本领高强,而且年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