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梵志
我身若是我,死活应自由。
死既不由我,自外更何求。
死生人本分,古来有去留。
如能晓此者,知复更何忧。
这是一首破除“我执”,进而达到“我执”与“法执”全部破除,以断定客观世界的绝对虚妄性,即万法皆空的诗歌。
“死活”是人生关注的重大问题,不同宗教对“死活”都有其自己的一套理论。佛教以为世上的万法皆有“生”、“灭”,或“生”,“住”,“异”、“灭”,即皆有其“产生”、“存在”、“变异”、“消灭”的完整过程。因此,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恒常”存在的事物或现象。这就是所谓的“诸法无常”。而事物的“生灭”并不是自生自灭,而是皆由因缘“聚散”所致。诸缘和合而法成,诸缘离散而法灭。正因为“诸法”包括众生在内,皆随缘生而生,随缘灭而灭,所以世上一切事物和现象“无我”亦“无常”。王梵志这首诗所说的“我身若是我,死活应自由”,正是从诸法无我的反面发问的:我身若是属我之所有,那么在是死是活的问题上,应该由我自己做主。然而客观事实却是,“我”并不能自由主宰自己的死活。自古至今有谁能在死活问题自己做主,只活而不死呢?由此可见,众生之身包括诸法在内是“无我”的。
既然自身并不由自我主宰,那么“自我”之外的钱财、权势等等,还有何价值去孜孜以求之呢?
明白了诸法“无我”、“无常”的道理,那么生与死当然便是人的生命过程中原本所有的事情了。“死生人本分,古来有去留”。自古至今,众生不是有生亦有死,有去亦有存,生死相继,以至于今吗?“如能晓此者,知复更何忧”。尘世之上,如果能明白生死的道理,谁知你还能产生别的什么忧愁呢?言外之意是说,生死事大,若能把生死的问题弄明白,真正懂得“诸法缘起”、“无我无常”的道理,佛教教义的核心问题“万法皆空”,也就自然容易明白了,因而就再也不会产生什么忧愁了。佛法中人万念皆空,特别是在生死问题上表现出异乎寻常的镇静,便是最好的说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