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猗与那与!
置我鞉鼓。
奏鼓简简。
衎我烈祖。
汤孙奏假,(鲁假一作嘏。)
绥我思成。
鞉鼓渊渊。
嘒嘒管声。
既和且平,
依我磬声。
於,赫汤孙!
穆穆厥声。
庸鼓有。(鲁庸作镛。)
万舞有奕。
我有嘉客,
亦不夷怿。
自古在昔,
先民有作。
温恭朝夕,
执事有恪。
顾予烝尝,
汤孙之将。
(与、鼓、祖,鱼部。成、声、平,耕部。、奕、客、怿、昔、作、夕、恪,鱼部。尝、将,阳部。)
【译文】:
多么美好盛大啊,摆好我们的摇鼓。敲起鼓来咚咚响,使我们的创业祖先欢乐。商汤子孙奏乐传到神那里,神使我们安定,所思事成。摇鼓声音渊渊响,笙管发出嘒嘒声。既和乐来又安平,依从我们的玉磬声。啊,显耀的商汤子孙,他的声音温和庄重。大钟大鼓声响美,舞蹈优美又整齐。我们请来好宾客,也很高兴和欢喜。自从远古在往昔,先民已有祭祀事。朝夕温和又恭敬,做事非常谨慎。神祖光顾我们的祭祀,商汤子孙奉献祭品。
【评介】:
《那》一章,二十二句。关于此诗主旨,《诗序》谓“祀成汤”之作,三家诗无异说。朱熹《诗集传》亦举此说。方玉润《诗经原始》所说亦同。至于诗作于何时,《毛诗》说是“有正考父者得《商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而谓之殷商时诗,而三家诗则说是殷商后代宋人正考父所作。迄今二说并存。王国维不囿于诗今古文说成见,在《说商颂》中谓“闵马父以《那》为先圣王之诗,而非正考父自作也”,又云“《商颂》盖宗周中叶宋人所作,以祀其先王。正考父献之于周太师,周太师次之于《周颂》之后,迨《鲁颂》既作,又次之于《鲁颂》后”。其说学者多谓较可取。综观诸说,本其诗意,这是殷商后裔宋人祭祀先祖成汤的乐歌。
成汤是商代开国第一世君主,也是一位扭转乾坤的英雄,商人对他无比崇拜,因而其后代则自豪地称“汤孙”。这首祭祀商汤的乐歌不是颂其功德与祈福寿,而是以描写祭祀活动场面为主,其中尤重在写音乐舞蹈之盛。可见古代祭祀是与庆祝结合一起的(民俗节日大都来于宗教祭祀)。诗描绘了祭祀时的盛大热烈的乐舞场景,反映了殷商后人较为发达的文化艺术。郑觐文《中国音乐史》谓“《那》祀成汤,按此为祭祀用乐之始”。现在山西晋南民间庆祝节日的“威风锣鼓”,就大有热烈的气势恢宏的击鼓舞蹈场面,似有此诗中“置我鞉鼓”,“奏鼓简简”,“鞉鼓渊渊”,“万舞有奕”的影子。
诗通过对置鼓动作、击鼓声音和舞蹈的描写,衬托并渲染了一幅群众情绪激昂的热烈的击鼓舞蹈画面,这是虚实相生之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