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维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消炎热,能生大地风。
这首诗阐述了得“道”需“不执”“无念”之理。
首二句,写诗人虽老态龙钟,向佛之心却日益虔诚,欲得禅之真谛的心念愈加殷切。
三、四句,言作者向禅师讨教断绝一切“念”的法,禅师告诉他,不要执著于任何的相,即便是“空”。《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此,它要人们心中既无法的相状,也无非法的相状,如果心中有了相状,就会执著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生死的相状。执著便是累,就不能来去从容,进出自由。只有不空不有,非虚非实,方能摆脱所有羁绊,得到清净之心,而不会迷于事理,不得决断。
五、六句,写不执于“相”得到的精神境界。忘却了需要,超越了理智,斩断了迷执,无沾无滞于任何法相,正如石霜禅师所言:“休去,歇去,冷湫湫地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五灯会元》第六卷)止住唇舌的鼓噪,使心像一条洁静的白练,使思念永远像死灰、枯树。你便会进入宁静和无妄的状态,仿佛所有生命的幻影,所有的界限全都远去了,你有了能见三千大千世界,能睹微细幽邃,达无穷无限,测尘细远近一切诸色及众生未来生死之相的清净之眼和“无生而无不生,无形而无不形。超三界之表,绝有心之境。阴入所不能摄,称赞所不能及,寒暑不能为其患,生死无以化其体”。(《维摩诘经注》)的法身。“四大”、“五蕴”的重荷消失了,妨碍你存在的各种束缚解脱了,物的实相走入你透彻的洞察中了。留下的是一片永恒的安谧、静寂和自由。
最后二句,承上继续写得“道”后的奇妙感受。忘却了自我,“去来自由,心体无滞”。抛弃了一切的是、非概念,痛是什么?苦是什么?乐是什么?无异于“无”。因此,身处酷暑,而无炎热侵身,虽浸烦忧之间,而无不宁之念。整个的人,整个的世界,整个的感觉升腾至完全的“空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