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维
山林吾丧我,冠带尔成人。
莫学嵇康懒,且安原宪贫。
山阴多北户,泉水在东邻。
缘合妄相有,性空无所亲。
安知广成子,不是老夫身。
这首诗以成仙之道喻成佛之途,昭示了安时顺命,无欲无念的佛门教诲。
首二句,一言“我”与山林混而为一,达至“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的“无我”境地;一说乃弟终于成年成人,步入红尘的诱惑和人生的必经之路。“山林”与“冠带”是世外与尘间的对比,也是王维自身的今昔对比。昔日“独步当时”的辉煌,与今日“无我无欲”的沉寂,其间所包蕴的人生体悟,正是作者希望示之于弟的警语。
三、四句,以嵇康的懒,劝喻其弟要常常向佛,时时洗心,免被沾染过厚的尘埃,过重的俗念,自拔而不起。以原宪的安贫,说明心中存佛意,自会精神自足,不为藜藿、穷愁所催,不被“通达”“滞塞”所累。将禅宗生死不染去住自由的精神示之。
五、六句,通过自然现象的描绘以示“随缘任运”的禅家人生观。宋代著名的大慧禅师总结了三条生活经验:第一,“事无逆顺,随缘即应,不留心中。”即对任何事物都抱旷达、放任、自然的态度,自我排遣心中的郁闷或欣喜。第二,“宿习浓厚,不加排遣,自尔轻微。”即对本心而生的积习不用着意改变,而顺其自然,它终会复归于本心的清静淡泊。第三,以清静恬淡的心境,因应外界事物。即以恬淡自然为人生的情趣,对悲欢离合,荣辱沉浮都漠然处之。(参见《居士传》卷三十)王维并没将“存,吾顺女事,没,吾宁也”(张载《西铭》)的禅理用抽象的概念转述,而是将其暗蕴于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中。山北多阴,泉水自流,无视于外物,始终默默地重复自己的特性。人如也能似山似水,如草如木,顺其自然,风也好,雨也行,不奢想改变,随起伏而涟漪,趋动荡而摇曳,岂不得着永生宁静?
七、八句,以“缘合”、“性空”的佛理,警示万物归于虚幻的现实终极。佛家认为一切物皆因缘合和而成,因缘失和,万事皆空。“然一切法,自性本空。无生无灭,缘合为生,缘离为灭,实无生灭。”(《大般若经》)如,四大合和而身生,分散而身灭,所以人根本没有一个真实的本体存在。依此类推,宇宙万物没有一种不是四大暂时聚合而生成,所以也没有一种是永恒不变的。只要你认识到万事万物最终是空,所有追求回还给你的是一片空白,何所恋?何所望?何所想?为妄相?那么名利荣辱便不再是你的心魔,你视一切也就如一,山林也好,庙堂也罢,有甚分别?
最后二句,以广成子“无视无听”,“抱神以静”(葛洪《神仙传》)的成仙之道,喻示佛门的涅槃之道。
总之,作者用佛门“随缘任远”的人生哲学,“万事皆空”的基本教义,喻示了自身的感悟,以警示踌躇满志的弟弟,给世人以大慈大悲的劝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