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贾岛
蟋蟀渐多秋不浅,蟾蜍已没夜应深。
三更两鬓几枝雪,一念双峰四祖心。
这首诗描写了夜中静坐时的环境和心境,表现了自己对禅宗的坚定信念。
首两句先写夜坐时的环境。在庭院里寂然独坐,秋意渐浓,蟋蟀的叫声阵阵入耳;夜色已深,天上的月亮渐渐隐去,黎明前的夜黑沉沉的。两句诗一句写听觉,一句写视觉,写出了一个极为清寂幽深的境界。贾岛曾是一个禅宗信徒,禅宗的生活和思想方式深刻地影响到了他的审美趣味,他喜欢描写这种清寂的意境,喜欢这种平静幽深的美。他的诗没有激情,没有冲动,寂寞的禅心完全融入到清寂的景物中了。前人往往把贾岛和孟郊并称为“郊寒岛瘦”,的确,两人的风格就其外在的表现看,颇为相似,但究其实质,却大不相同。孟郊的诗境是艰难人生的写照,贾岛的诗境却是寂寞禅心的外化。后来,贾岛在韩愈劝导下弃佛业儒,但这种审美情趣却依然如故,所以明人陆时雍说他“终生衲气不除”,是很有见地的。
第三句写自己的形象。“三更”承“夜深”来,“几枝雪”承“秋不浅”来。夜已三更,在这静夜里,回首平生,无限萧瑟,在流水般的生涯中,不知不觉两鬓已斑白如雪了。贾岛业儒之后,屡举不第,生活极为清苦;后来,又被责授为长江主簿,宦情也颇为冷淡。故其诗中曾有“鬓旁虽有丝,不堪织寒衣”之句。在两鬓斑白的形象中,写出了半生的身世之感,出语虽似平淡,毕竟有几分凄凉。第四句诗则由外部形象转写自己的内心,表现了对禅宗的坚定信仰。四祖道信曾居住于蕲州双峰东山寺,故以“双峰四祖”称之。四祖道信求法于三祖僧粲,“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三祖问:“谁缚住你了?”道信答说:“没有人缚我。”三祖说:“那你还求什么解脱呢?”道信言下大悟。追怀这段往事,对先祖们无限敬仰,对禅宗净心自悟的理论更深信不疑了。故生活中虽有种种的不如意,我自淡然处之。一点禅心,绵绵邈邈,通于古人。两句诗不仅写出了坚定的信念,而且对仗工整,连用六个数量词却自然而不造作,颇见其炼字琢句之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