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著禅师


唐·杜荀鹤

大道本无幻,常情自有魔。

人皆迷著此,师独悟如何。

为岳开窗阔,因虫长草多。

说空空说得,空得到维摩。

这首小诗,描写禅师潇散自然的生活态度,赞扬他对佛法的高度觉悟。

前半首总写禅师对人生的觉悟。首联先写众生之愚盲。佛法之大旨本无难解,但能洁净心性,不生执著,即是天上菩提,然而,人们的认识常常被客观世界的色相所迷惑,或执著于物欲,或执著于成佛,因而堕入魔障,百般难解。“人皆”两句笔锋一转,则从众生转到禅师身上。多少人因为有所执著,而丧失了真如智慧,在黑暗中艰行,在欲海中挣扎,而独独禅师你,却了悟了世界和人生的真谛,能眼空四海,独往独来。一“皆”一“独”仍是以众生的愚暗反衬禅师的觉悟,在“师独悟如何”的感叹中,饱含着对他的高度赞誉。

颈联则从禅师居住的环境着笔,写出了他悠然自在,无欲无求的人生态度。打开宽敞的窗户,正对着郁郁苍苍的山峰,万千气象,争入眼底,让人心神爽朗,尘念顿息。而房前的平地上,长满了青草,种种的飞虫孳生其间,禅师也听之任之,懒得收拾,好在这虫鸣草间,蛾飞堂前的景况,在万念俱灰,心如古井的上人眼里,也自成一种景致。虽是写景,实是写人,人物的神情意态活现纸上。

尾联则是对禅师佛学造诣的称颂,以维摩的默然来比禅师的彻悟。维摩病榻前,诸圣说不二法相,文殊菩萨对大家的发言进行总结说,“于一切法皆无所取,无度无得,无思无知,无见无闻,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是为不二法门”。然后文殊问维摩,何者才是他理解的不二法门,维摩默然无言。文殊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言语文字,是真入不二法门。”真正的佛法大义是不可言说的。对于这一点,禅师也觉悟颇深。他以精妙的造诣谈论法我皆空的道理,虽有言论而不落实处,在这一点上,完全不亚于维摩诘。

这首诗通过禅师与众生,禅师与维摩诘两个层次的对比,显示了禅师的大彻大悟。其觉悟由于众生的执迷更显卓出,其觉悟的彻底比维摩诘毫不逊色。整个作品虽略显枯燥抽象,但“为岳”两句却能在颇富特征的环境描写中表现人物的生活态度,描写鲜明、形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