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衣僧


元·袁桷

橦花楮丝枲,纂新乃成弊。

铁械及肉身,刚柔亦摧毁。

真空埽真坏,大愿开大知。

渴欲饮清泉,饥欲思美味。

随彼所愿心,以解嗔恼累。

王侯与长者,粪土金玉贵。

何以慰彼思,长寿只欢喜。

寿本同我衣,仰箭势还堕。

坚忍及精进,设衣以自譬。

惧彼不信我,投焰五彩异。

老僧机已寂,赞叹非本意。

意绝道始彰,从此断三世。

禅宗有所谓“触类是道”“即事而真”的禅修方式。前者是说禅修生活中的任何行为都是道的自然流露和表现,主张“平常心是道”,在日常的思维活动中遇事以触发顿悟,直指心源就能成佛。后一种方式是说在禅修时要善于在个别的事象上体悟,显现出性、理、空来,从日常行事中证悟,契合万物既异又同的道理。这首《破衣僧》就是借一个得道高僧之口,以一件不起眼的破僧衣为喻,阐述了丰富奥妙的禅理,启人顿悟。

诗句一开始从僧衣写起,然后一层层展开。在破衣僧的眼中,崭新的僧衣会变得破旧不堪,刚性的铁械,柔性的肉身也会腐朽,摧毁。至于人们纷呈的各种欲念,清泉美味,黄金美玉,以至于长寿永年,都不值得患得患失,亦忧亦喜。尤其是追求长寿,即使视黄金若粪土的王侯长者也不绝此念。但它像僧人身穿的僧衣会由新变旧,也像射向天空的羽箭会落下,终归空无。这些说的都是“真空埽真坏”的意思。“真空”与“真坏”截然相对,只有皈依佛门,“大愿开大知”,悟得真如才能破除各种破坏本性的欲望和诱惑,达到真空妙有的境界,使一切烦恼化于无形,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诗的结尾,僧人进而把修禅的“坚忍及精进”,也比作破僧衣,投火焚烧,化为五彩烟光。这个举动,暗示出“一切皆空”的道理,在修禅的过程中幡然警悟,不再抱定坚忍修禅的一念,断然焚灭,这个境界无须言说,也无法言说,所有的赞美、惊讶都是多余的,“破衣僧”已是机心泯灭,无思无欲,见性成佛了。只有泯灭机心,于境不染,融合“我空”“法空”,心意绝灭,大道才得以彰显,断绝过去、未来和现在三世,超越时间的流程,无生无灭,无始无终,永恒存在。至此,破衣僧的形象完整地凸现出来,他的说法也默然而止,在悄无声息中,一切都静静地消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