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扫叶上人


清·无名氏

拈花久碍人天眼,扫叶犹留解脱心。

何似无花并无叶,千山明月一空林。

这是一首大彻大悟的禅诗。僧名扫叶,已有出尘超俗之意,诗人却嫌其未悟大道,以此诗赠之,乃代为说法也。

“拈花久碍人天眼”,诗人开篇即引用佛祖拈花微笑的典故,阐明禅宗要义。《五灯会元》卷一《释迦牟尼佛》云:“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佛祖将如来清净禅传付迦叶,而“是时众皆默”,是其“天眼”有“碍”,尚未开通。所谓“天眼”,乃佛家用语,“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粗若细诸色莫不能照。”(《智度论》)诗人言“拈花久碍人天眼”,既直咏其事,说明佛座下弟子尚不悟“拈花”之意,“天眼”未开,同时,诗人亦嘲笑佛祖故弄玄虚。《五灯会元》卷一七《保宁圆玑禅师》云:“春雨微微,百事皆宜。禾苗发秀,蔬菜得时。阿难如合掌,迦叶亦攒眉。直饶灵山会上,拈花微笑,筭来犹涉离微。争似三家村里,老翁深耕浅种,各知其时。有事当面便说,谁管瞬目扬眉。”就禅宗而言,“但向已求,莫从他觅”,佛祖“拈花”之意,“扫叶”和尚亦是不悟,其“天眼”亦被佛祖之玄虚所“碍”。“扫叶犹留解脱心”,犹如神秀之“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远没达到慧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境。

“何似无花并无叶,千山明月一空林。”诗人以“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五灯会元》卷七《龙潭崇信禅师》)来劝告“扫叶”和尚,为“扫叶”说法,实际上也是为世人说法,只有“随缘饮啄,一切寻常”,“千山明月一空林”,自然日月常明,千山常绿,而心离妄缘,“即如如佛”。(《五灯会元》卷一七《泐潭应乾禅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