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本诗表面写的是一次探访香积寺的活动,实则暗寓了求法参禅的过程,是一首“字字入禅”之诗。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言不知而访,推出一个混茫的境界,恍若渴求生命真谛的人面对浩瀚混沌的天地,透露出参禅者最初的心境。行不数里进入云雾缭绕之境,点出香积寺置身幽邃之中,暗示了佛理的深妙奥渺,流溢出求者的疑惑和迷惘。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古木参天,人迹罕至,神密的氛围预示着参禅者步入了一个人所难达的境界,犹如开悟前刹那的凝固,静待播开心窍的契机。忽闻绰约钟声穿透云层,婉蜒爬行在林端木梢,宛如点醒痴人的魔杖,又似佛祖声声殷切的召唤,缓缓揭开通向真理的最后一层幕布,一个灿烂辉煌的世界绽开了。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着意渲染环境之幽冷。透过泉声的自咽危石,青松的自冷日色,烘托出一个空灵冷寂的境界,仿佛参禅者得以静化的心灵,清静恬淡地顺延着自然起伏的脉络,飘逸着无念无欲的馨香。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借用“佛法制毒龙”之典,透露诗人参禅去念之情思。在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曾有一毒龙藏身,累累害人。佛门高僧以无边的佛法制服了毒龙,使其离潭他去,永不伤人。“安禅”,佛家术语,即安静打坐,此指佛家义理(佛法)。“毒龙”,比喻世俗人的欲念。作者以此表现闻法悟道后身心宴然,降伏妄念之意。

总之,全诗分别从视、听等角度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因不知而寻,闻钟声而悟,以禅理降伏妄念的参悟过程,流露出渴念远离尘嚣,屏除世念的强烈愿望。写得空灵超拔,如羚羊挂角,不着痕迹而又禅味馥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