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向来以创造静谧的意境著称,这首诗亦是如此:诗人在心灵澄净中,注意到了芬芳桂花的悄然飘坠,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中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的清辉时,山鸟竟惊觉而不时鸣叫了。但“鸟鸣山更幽”,这间断的啼鸣衬托出的是一处更为幽深的寂静。可以说,在这一片迷人春山中,一切都是恬静的,但却不是枯寂的,而是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我们从中感受到的不仅是静,还有动,还有诗人对那自由自在、无羁无系的自然生命的无比热爱!
《五灯会元》卷十七中记载了青原惟信禅师这样一段话:“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然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极清楚地揭示了参禅悟禅的三个阶段。“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仍停留在佛学“空”义上,仍执我执空,有区别在,只有通过否定之否定,抛弃第二阶段的虚无空洞,才能进入万物皆菩提,无一物非我身的圆通境界。在《鸟鸣涧》中,诗人便是以这种智悟之后的“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方式来观照自然万物的。诗人眼中的自然界完全是它鲜明生动的本原面貌,一切都是那样朴素、自然,不事雕琢,诗人仿佛只是把它们原原本本地摄取下来,但这张图画却饱含着禅机理趣,使我们“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精神便在这“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莫非般若”(《大珠禅师语录》卷下,《云门语录》卷中)的悟境中得到了愉悦和升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